□记者 许小鸣
在揭阳市公安战线上,有这样一位年轻的“老”刑警,说他年轻是因为他只是一名“90后”,说他“老”是因为他已经有12年警龄,而且在打击新型犯罪领域上屡建奇功。他,就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新型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杨承耿。他善于思考,刻苦学习,不断在技术领域的深度与广度上迈进,破获许多大案要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揭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公安“建模能手”,荣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各1次。近日,他又荣获“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善于钻研,掌握新技术
杨承耿是典型的“非科班出身”,他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物理系,按正常的途径毕业后就是当一名高中物理老师。但他从小喜欢计算机技术,又对警察这份职业十分热爱,他觉得能够惩恶扬善很是威武,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入警之后,杨承耿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2014年,他花费3个月时间,自学、翻译、钻研一套英文版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成为国内最早运用该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破案的民警之一;2016年,他在全省经侦信息化应用大比武中获得第一名;2018年,他设计的预测预警模型在反假币实战中发挥突出作用,夺得全省公安经侦数据建模大赛第一名,被评为全省经典模型。从此,他在全省公安系统中脱颖而出。
善用技术,攻克大要案
杨承耿虽然看起来瘦弱斯文,但他思维活跃、理念新颖,他在实战历练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凭借对大数据信息化技术的熟练应用、情报信息的敏锐感知以及侦察研判的开阔思路,先后多次在近年来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要案件侦办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和他一起破案的民警都清楚地记得,在“恒星币”网络虚拟货币传销案中,杨承耿从海量数据中梳理出该传销网络层级结构,查明核心成员、技术团队、推广骨干、资金关键人身份、联系方式、落脚点等有效信息,助力抓捕组先后在福建、广西、新疆等9省区将该网络传销组织成员悉数抓获归案。为此,公安部专发贺电予以高度肯定:“该案是全链条、整规模打击网络虚拟货币传销犯罪的经典战役,为全国公安机关提供了战法和经验。”
杨承耿先后为“金税2号”专案、“8·09”网络传销案、“斩链”专项行动全国集群战役、“断卡·鹰眼2号”集群战役、“827-B”跨境网络赌博专案等大要案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面对作案手法、犯罪套路不断翻新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学习新技术,钻研新方法,才能克敌制胜,有效守护人民财产安全。”杨承耿举例说,比如部督“827-B”跨境网络赌博专案,覆盖31个省市、超150万名会员,抓获犯罪嫌疑人1597名,打掉各类网赌平台、支付平台和推广、技术服务团伙14个,查冻涉案资金1.95亿元,国家“122”机制办将案件成功打击定性为“我跨境招赌吸赌犯罪标志性案件”。
为了寻找破案线索,杨承耿经常需要在网络“大海捞针”,有时候一蹲守就是一两个月,而且需要全天候“捕风捉影”。每次他只好在办公室电脑桌边支个小床,困得睁不开眼了倒下去就睡,醒来继续作战,硬生生将自己熬成“网瘾青年”。“也许是我喜欢这个职业的缘故,再苦再累都没有觉得什么,而且每次成功破案就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冲淡了之前的苦和累。”面对这些辛苦,杨承耿说,“其实每个警察都很辛苦地忙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功破案都是集体的智慧,我恰好被大家看见而已。”
自从到市公安局榕城分局挂职任副局长之后,杨承耿利用自身技术特长,组织开展高频次的大数据信息能力培训,公安信息化人才孵化作用显著;他主导建立分局综合作战防范中心,在全天候指挥调度和基层实战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他还联合省公安厅治安技术团队创新开发了实用、好用、易用的社区警务app,目前,省公安厅已在全省推广应用,为全省抓好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为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新型犯罪侦查大队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