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初 揭立业
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揭姓人口数量为32万,在中国6363个姓氏中,排名248位。揭姓,原姓史,故史姓始祖——轩辕黄帝的造字史官仓颉,也被揭姓族人尊为始祖,揭氏乡村仓颉祖庙林立。揭氏一族,并非巨族,也不为人所熟知,但却散居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多个省份和世界各地,海内外同出一脉,族源富有传奇色彩。
揭姓始祖,姓揭名猛
揭姓人士,何许人也?据考证,其始祖是汉揭阳令史定。史定为史焕之子,生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十一月十六日子时。史定于汉武帝元鼎初被任命为护驾将军。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粤王郢兴兵袭击南粤边邑,南越王胡上书朝廷求救。汉武帝派王恢、史定从豫章出兵往助,兵未越过南岭,东粤王弟杀郢投降,不战而克。于是,史定被羁留下来,担任当时仍为南越国范围的揭阳令,直到南越国归汉为止,时达24年之久。史定任揭阳令后,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助汉收复南越国,因战功卓著,被汉武帝任命为统属于汉中央政权的新揭阳县令,并封为安道侯,还获得汉武帝赐姓,以其为官的地方——揭阳为姓;因为他作战勇猛,故又赐名猛,姓名为“揭猛”。至今,揭姓族谱中仍保留着当时的旌诏圣旨,曰:“豫章世臣,中原智士,昔令揭阳,今平南粤,尔功懋哉。特加尔为安道侯,以县为姓,赐尔姓名揭猛,子子孙孙世令焉。”
此后,史定及其后人便姓揭。揭猛之子揭昭袭其祖父史焕之豫章食爵。据《揭氏族谱·仕宦》所载:而后揭猛后裔居揭阳期间相继为官者有第10世之揭忠、第18世之揭柏、第27世之揭仪、第34世之揭震。“揭震,猛公34孙。生于唐德宗元兴甲寅年(公元654年),居潮州揭阳。隐居乐道,娶姬氏,生二子,长漳公,次钺公。以孙贵赠尚书仆射。公、妣传葬揭阳县梅岭界,坟墓存焉。”从揭猛到揭震,揭氏家族历经汉魏六朝以至唐五代及北宋,居古邑揭阳近千年。可惜,因宋元战乱,典籍被毁,现地方史籍罕见记载。揭氏子孙也陆续迁出揭阳,先后移居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据揭氏新修族谱记载:揭猛及其后人现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湖北、河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苏、内蒙古、台湾等地区,以及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欧美等国家。
千年揭姓,忠孝传家
揭氏家族初修始谱有苏轼第三子苏过撰《史揭合序》。该序作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过在序中引述其父苏轼与史子熙论及汉武帝南平百越之战时叹赏:“史定以素教聚蓄储者,挈地归汉,收平两粤。武帝旌其忠,发诏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是黩武不出于定,而成功全赖于猛也。”揭氏族谱,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家族犹如一个军事集团般紧密,“厚骨肉,敦孝弟,重礼义,明嫡庶,严门户,美廉耻”。家谱记述:“天生圣人,为民父母。作君作师,抚临斯上。养育给求,如携如取。尊卑凛然,分明冠履。”教育子孙不“逆奸”,不“倡乱”,不“蜂团蚁聚”,不犯上作乱。这与揭氏家族由帝赐姓、忠孝传家的家风是一致的。他们以族训、族诫教育子孙,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和祭祀等民俗活动之中,使忠孝家风代代相传,相亲相爱,亲如一家。不管走到哪里,揭姓人士相见,纵使素昧平生,也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不管到哪里定居立业,都不忘旧族,心系族情,爱国爱家,无私奉献。那些远在海外和境外的揭氏侨胞更是如此。揭氏人士这种独有的同根情结,非常纯朴,也非常真切。揭姓人士的深厚亲情,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揭姓子孙是海峡两岸同源、同根、同族、同国的一个缩影。
台湾省桃园市中坜区的揭骏先生祖籍广东廉江。1992年以后,他曾多次回祖籍廉江观光旅游,捐资创办廉江人民医院等,积极支持祖国的医疗卫生和文物保护工作。廉江市(原廉州府)著名古刹永安寺寺内的镇寺宝铜钟,系明末时铸造的精品,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和“双龙戏珠”图案,后该钟被盗。揭骏先生到香港办理商务期间,他在一古董店内看到一个铜钟,觉得酷似儿时在永安寺读书时所熟悉的该寺铜钟,经他仔细辨认,确定无疑后,便不惜重金,将钟买下藏于家中,希望早日完璧归赵。1994年,廉江市文物管理部门决定重修永安寺并于1995年顺利竣工。在菩萨金身重升宝座之日,揭骏先生亲自将宝钟送回大陆捐赠给永安寺,其爱国爱乡之心昭昭。
揭氏一族,人才辈出
揭氏家族的传奇经历造就了独特的“安道家风”,培养出一代代揭族英才。从揭猛到揭漳,从揭伯徽到揭傒斯,从揭暄到揭伯防,都是揭氏家族的英杰和楷模。
揭猛是揭氏始祖,他作战勇猛,忠于中华大一统,是集忠勇于一身的典型。揭漳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生于揭阳。唐明宗年间考取明经。明经一科,是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举者须明习经学,通晓先秦经典,故称明经。而揭伯徽则是被宋代文学家苏轼称为“江南揭书柜”者。揭傒斯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翰林院编修官,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系“元诗四大家”之一、元“翰林院四杰”之一。揭暄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有《揭子兵法》《揭子道性》《揭子兵略》《揭子问天》传世。揭伯防任元翰林院编修、刑部侍郎。
揭漳、揭伯徽、揭傒斯、揭伯防四位,是苦读诗书获官而立功、立言、立德的典型;而揭暄则是继承揭猛家族军事基因、有较高军事理论造诣的典范。
自此之后,揭氏族人仍有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这个家族为官者不贪,为商者不奸,为学者不妄,族风清芳。无论海内还是海外,都有揭姓人士活跃于政、军、学、商各界。揭姓台湾同胞中,就有揭骏、揭仲等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