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桦树汁凭借“天然”“健康”等概念成为市场热门的饮料品类,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一阵热潮。那么,白桦树汁的营养价值如何,究竟是“液体黄金”还是营销噱头?
市场热度攀升
白桦树汁,又称桦树液,根据《黑龙江省桦树液采集技术规程》(db23/t 2656—2020),它是指桦树树干或树枝伤口自然流出的汁液。在国内,黑龙江省是较早开发利用白桦树汁的省份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伊春带岭地区就已开启白桦树汁饮料的加工之路。
笔者近日走访北京市部分商超发现,线下白桦树汁产品较为少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上白桦树汁品牌众多。在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将“养生”作为白桦树汁饮料的主要卖点。多数品牌在营销文案中均有产品适合酒后、解乏、舒压等场景,暗示其养生属性。甚至,某电商平台上的一家店铺赫然写着“喝10天,肝舒服”“祛痰止咳 抗疲劳”等字样。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白桦树汁中含有微量的葡萄糖、果糖、氨基酸以及铁、镁、钾、钠等矿物质,但含量相对较少。《科普中国》发表的文章表明,白桦树汁虽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但含量并不突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白桦树汁中维生素含量较低,其他营养素含量也不显著。商家若过分宣传、夸大其功效,便有炒作之嫌。
行业亟待规范
除了营销方面的问题,白桦树汁市场还面临市场秩序混乱等挑战。在今年4月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的白桦树汁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有业内人士透露,近3年白桦树汁市场实现超200%的爆发式增长,行业快速扩张背后,粗放式采集技术、品质标准缺失等问题逐渐凸显。有品牌方公开表示,当前白桦树汁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乱象丛生。
白桦树汁作为小众品类,目前并无专门的国家标准。部分品牌执行的是GB7101(饮料)的国家标准,部分品牌执行的是GB/T 31326(植物饮料)的国家标准,还有部分品牌执行的是DBS23/003—2018《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白桦树汁》。
今年5月17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的《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T/CNHFA 424—2025)正式实施。该标准首次从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等维度对天然白桦树汁作出科学定义,并首次提出白桦树汁关键性物质三萜和多酚含量规范性测定方法。在此前的3月13日,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桦树液采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对桦树液采集行为负监管责任。
北京红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黄启瑞表示,根据《广告法》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且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若普通食品宣称保健功能或治疗疾病作用,则构成违法。孟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