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研究证明,降低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危险。
近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传播与促进专项基金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自我健康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传播分会等专业机构共同发布《健康生活方式与胆固醇管理联合提示》。
定期测血脂,知晓风险
管理胆固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定期检测血脂。建议年龄低于40岁的成年人每2~5年进行1次血脂四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血脂检测。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疾病家族史等情况者,应根据个体化防治的需求进行血脂检测。
配合使用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估系统(如“心脏年龄”测试等)可有效预测其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了解自身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控制能量摄入,科学管理体重
肥胖及超重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增加。超重、肥胖者的能量摄入应低于身体能量消耗,以控制体重增长。通过减少每日食物总能量(减少300~500千卡路里),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逐渐减少体重至理想状态。维持健康体重,有利于血脂控制,管理胆固醇。
改善膳食结构,防患于未然
合理膳食有助于胆固醇管理,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且应在血脂正常时就改善膳食结构,防患于未然。
膳食纤维在肠道与胆酸结合,可减少脂类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每日膳食中应包含25~40克膳食纤维(其中7~13克水溶性膳食纤维),可适当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魔芋等。推荐每日摄入500克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新鲜水果每日推荐摄入200~350克。
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能够在肠道内与胆固醇竞争性地结合,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吸收率,帮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富含植物甾醇的食物包括青稞、燕麦、糙米、荞麦米、紫米、坚果、豆腐丝等。
推荐使用不饱和脂肪,如鱼类、坚果类、植物油(棕榈油、椰子油除外)、豆制品等代替饱和脂肪(如肥肉、动物油、棕榈油、椰子油等)。
坚持规律活动,改善健康状况
推荐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的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身体活动组合;对于因疾病或身体状态等无法达到上述推荐活动量的成人,低于推荐量的中等或高强度身体活动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对于高脂血症人群,建议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以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进行250~300分钟的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或类型。
需注意的是,血脂异常人群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管理胆固醇。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遵医嘱进行药物干预和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理想水平,可使心脑血管健康长期获益。姬 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