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今年上半年我国交通出…
·习近平接受外国新任驻…
·十五运票价主打亲民
·推动古城保育活化提档…
·让文明之花绽放“和美…
·城乡融合共育文明新风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
·守艺古城 一壶传情
·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
·2024年我国基本养…
·广东佛山:多措并举应…
·沃土育壮苗
·关于对S17揭普惠高…
·环保板材成首选,设计…
·四个空间规划建议,让…
·木质元素为主的极简家…
·家电领域“机器人竞赛…
·窗帘怎么选?不妨看看…
·父亲的二胡
·懂得自我更新,生活才…
·扬州蛋炒饭
·旧书摊
·伏天薄荷香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伏天薄荷香

时间:2025/7/26

 

张洪林

  夏日的时光比箭还快,不知不觉又“入伏”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是气温最高、最闷热的时段。空调在客厅发出轻响,我望着玻璃上凝出的细密水珠,想起大约五六岁时,攥着母亲塞的玉米饼,摇摇晃晃跑到九十里外的外婆家去避暑的时光。

  那时天没亮就出发,妈妈打着火把,爸背着我,边走边歇气。我高兴的时候,也会小跑一段路。一般要到下午,才能走到外婆家。

  那时候的伏天,像口烧红的铁锅。青石板路能粘住胶鞋,蝉鸣裹着暑气往人耳朵里钻,连田埂上的狗尾巴草都蔫头耷脑。

  外婆家的土坯房,藏在村口老黄桷树下。远远望见那抹灰瓦,我就从爸爸背上蹦下来,踩着烫脚的碎石子往院里跑。门帘“唰”地掀起,外婆扶着门框站在阴影里,蓝布衫洗得发白,鬓角沾着片薄荷叶子。

  “小热猴儿,可算来了。”她变戏法似地从陶瓮里掏出个粗瓷碗,碗底沉着半块冰糖,薄荷叶子浮在翠绿的汤里,叶尖还挂着晶亮的水珠。我捧着碗猛灌,凉丝丝的甜从喉咙滑到胃里,连头顶的汗都跟着消了——后来才知道,那薄荷是她天没亮就去河沟边掐的,用井水镇了半宿。

  午后的光阴,在竹席上淌得很慢。外婆坐在门槛上编草席,我躺在堂屋的大木床上,听着蝉鸣和草席摩擦的“沙沙”声打盹。迷迷糊糊间,总闻见灶房飘来咕嘟声——那是她在熬绿豆粥。外婆的砂锅是祖传的,锅底结着一层深褐色的粥垢,她说那是“老火”,熬出的粥才绵密。我趴在灶边看,绿豆在滚水里翻着跟头,像绿宝石掉进了蜜里。等粥熬得汤稠豆烂,她就盛在粗陶碗里,撒把晒干的桂花。我捧着碗吹凉,外婆就拿蒲扇给我扇风,风里裹着桂香、薄荷香,还有她身上皂角的清苦味。

  那时候总觉得外婆家的伏天是另一个季节。黄桷树的影子能罩住半座院子,井台边的青苔永远凉丝丝的,连墙角的蟋蟀都唱得不急不躁。我跟着外婆去菜畦摘黄瓜,她弯腰时,蓝布衫的后背洇出个深色的“月牙”;我蹲在灶前烧火,她就用草叶编个蚂蚱别在我衣襟上;我捧着薄荷茶在树下找萤火虫,她就搬个小竹椅坐在旁边,眯着眼,补我磨破的裤脚。她的手像老树皮,摸起来扎扎的,可给我擦汗时,又软得像棉花。

  我八岁那年,慈祥的外婆因病离开了我们。我攥着她编的草蚂蚱,呆在黄桷树下,有人往我手里塞薄荷糖,我咬了一口,甜得发苦。原来没有外婆的手,再凉的薄荷茶也熬不出那样的滋味。

  后来许多个伏天,我喝过加了柠檬的冰镇酸梅汤,尝过用破壁机打的绿豆沙冰,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去年回乡下,路过外婆家旧址,舅舅早把土坯房换成了漂亮的楼房,老黄桷树还在,树底下竟冒出一片薄荷。我蹲下来掐了片叶子揉碎,清苦的香气漫开,忽然想起外婆弯腰摘薄荷的模样——原来四十六年的光阴,从来没把那些细碎的温暖冲淡。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如今,我也过了知天命的年纪,空调吹得再凉,总爱烧壶水,煮把薄荷,热气从砂锅里漫上来,模糊了眼镜片,恍惚间又看见外婆站在灶边,回头冲着我笑:“小热猴儿,薄荷水好香。”

  原来有些爱,是藏在伏天的种子,当年被汗水浸过,被岁月晒过,在光阴深处发了芽,一辈子都带着清清凉凉的香。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