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玲
“双减”政策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但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通过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和优化管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这是一线教师们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认为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做到精心设计、精准分层、精彩创新以及精当评价。
一、精设分层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相对机械单一,容易磨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作业布置。
(一)需求不同,作业量不同
实践证明,分层作业布置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优等生可减少相对简单机械的作业,自主进行拓展提升;中等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基础性作业,对掌握不牢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学困生可控制高难度作业量,重点确保夯实基础知识,树立学习自信。
(二)需求不同,作业层次不同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在共性、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分层选做作业:即一个教学内容配套设计多个梯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做适合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分层设计作业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精彩创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一)创作型作业
创作型作业着重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目的是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如四年级 Unit1 My school 这一单元,我布置学生以“My Dream School”为主题,用图配文的形式呈现心中理想的学校。结果学生的作品充满想象力,令人惊喜。
(二)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运用。如五年级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单元,我布置学生随机采访班里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及理由”,完成调查问卷。这个任务充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三)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目的是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完成 “Colors” 相关作业时,引导学生探索颜色混搭的奥秘,如red+green=yellow,鼓励他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发现更多合成色。
(四)合作型作业
合作型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相互督促与鼓励优化学习效果。如六年级 Unit5 B Read and write 课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享任务信息、填充思维导图,从而实现对整篇文章的深度掌握。
(五)拓展型作业
拓展型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和知识延伸能力,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让知识内化并拓展,实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三、精当作业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千万不要把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目的。”的确,作业评价应当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因此,老师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一)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
学生在作业中的自我评价过程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学生作业互评时,每个人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在此过程中能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进而增进师生情感。
(二)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
相较于课堂教学,作业评价更利于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通过有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可实现双赢效果。教师除对学生作业进行口头和书面评价外,还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有效布置作业是“减负、提质、增效”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精设分层作业提高实效性、创新形式激发积极性、优化评价增强成就感,精耕细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作业 “量的减负,质的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