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志鹏 胡旭莹 通讯员 袁韵玲
在惠来县靖海镇沫港村,有这么一位热心企业家,30多年来,情系家乡,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基础设施与教育等民生事业发展,诠释了何为“拳拳游子心,浓浓桑梓情”。他,就是惠来县食品进出口公司运港养猪场负责人陈运强,他以坚韧的创业精神扎根时代浪潮,以深情的回馈反哺故土,在沫港村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捐资修路,打通发展“血脉”
曾经的沫港村,地处靖海西南一隅,交通闭塞,1991年时“出行全靠船”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家乡发展。彼时在外打拼的陈运强,虽身在异地,却始终心系故里,他立志要为家乡“打出一条出路”:他慷慨捐资1万元,铺就了村里第一条连通周田镇的道路,帮助村民摆脱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窘境。
他的这份对“通路”的执着,一直延续至今。1997年,他斥资90万元,修建了资深村至沫港村通往狮石湖的道路,并独自承担了长达7年的维护费用。2009年,他又捐赠5万元实施村内道路及巷道硬底化。2025年,为支持“百千万工程”及村道建设,他主动拆除自家400平方米的厂房,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陈运强的“铺路”之行,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万元,他用一次次实际行动,将泥泞小道变为通途坦路,为家乡打通了“内外循环”的发展血脉,铺就了一条迈向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倾资兴学,托举未来希望
1997年,沫港村的儿童正面临着“一二年级在破旧牛棚上课,三年级起要去外村求学”的窘境。
“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陈运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怀着对家乡教育的关怀与牵挂,捐资65万元用于沫港小学修建。随后,承载着“家乡下一代茁壮成长”殷切期盼的教学楼和办公楼拔地而起。从此,朗朗书声取代了成群的牛叫声,明亮校舍成为了乡村希望的新摇篮。
陈运强的捐资兴学对象不仅限于本村。早在1991年,他便捐资5万元用于改善惠来第二中学的教学环境。他深知,教育是乡村发展的基石,他期望在他的努力下,家乡学子茁壮成长,未来成长为助力家乡振兴的栋梁之材。
多元反哺,助力改善民生
除了修路办学,陈运强的公益足迹遍布家乡的每个角落:在农村医保刚推行之时,他为全村村民缴纳了两年医保费用,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底线;他向靖海敬老院慷慨捐赠,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他牵头改善通讯设施,让村子与外面“无缝连接”;他带动50多位乡亲从事工程建设、生猪养殖等工作,为困难家庭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陈运强的赤子之心与家乡发展实现了同频共振,他将浓浓乡情,淬炼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强劲源动力。
乘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沫港村阔步前行,如今已蜕变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陈运强用他的真情付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声中生动描绘出一幅乡亲“致富不忘本,反哺桑梓情”的动人画卷,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家乡“百千万工程”,让“共同缔造”的理念在乡村实践中愈发清晰,让文明乡风在靖海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