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实践环节受限等。微课作为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资源,凭借其短小精悍、主题明确、便于传播的特点,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合理运用微课,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微课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概述
微课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促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相较于传统课堂讲授,微课内容短小精悍、节奏紧凑,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电路分析课程中,教师可制作动画演示电流流动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电路概念。
同时,微课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短板。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单片机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内容多涉及实践操作,受课堂时间与实验设备限制,学生往往难以充分掌握相关技能。而微课可将重点知识与操作流程录制成短视频,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反复学习,进而增强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微课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教学中具备诸多优势,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碎片化。由于微课时长较短(通常为 5-10分钟),不少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过度拆分知识点,导致学生难以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单片机原理课程为例,若每个微课仅讲解一个零散知识点,未整体呈现系统架构,学生可能仅掌握碎片化知识,缺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认知,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是微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大量微课资源由不同教师或机构制作,内容质量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微课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录制,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无法有效辅助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微课制作能力普遍不足。制作高质量微课,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多媒体技术。但多数中职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对微课设计理念与制作技巧了解有限,导致微课表现形式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微课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的策略
(一)构建系统化微课资源库,增强教学连贯性
学校应牵头搭建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库,确保微课内容完整覆盖整个课程体系,从源头避免内容碎片化问题。例如,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可按照“理论讲解—实验演示 —案例分析”的逻辑脉络制作微课,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学校需制定明确的微课制作标准,规范内容设计与呈现形式,保障微课教学质量。
(二)提升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
学校应定期组织微课制作专项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设计方法与多媒体技术。例如,指导教师学习 Camtasia、After Effects 等动画制作软件,以及H5P等交互式微课制作工具,丰富微课表现形式,增强趣味性与互动性。此外,可鼓励教师以团队形式合作开发微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提升微课的教学实用性与质量。
(三)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微课教学效果
微课不应单独使用,而需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有机结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则聚焦实践操作与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课后还可通过微课推送拓展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可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掌握基础知识点,课堂时间集中用于深入探究与实践操作,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总结
微课在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但通过构建系统化微课资源库、提升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措施,可有效改善微课应用效果,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微课在中职教育领域的作用将更加凸显,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