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郝志刚,男,1982年6月生,山西省长治人。2005年参加工作,从此在揭阳扎根,一直以来从事教育工作,现为揭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他和兄长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爱上阅读,长大后,兄弟俩都对红色报刊产生浓厚的兴趣,多方收集具有文献价值的老报刊、画报,逐渐形成较为厚重的红色专题报刊画报集,目前已达数千份之多。近年来,郝志刚将红色报刊进行专题推广,在市教育局、市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专题展览,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使更多家庭把“好读报刊”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书香揭阳”的建设提供更多助力。

郝志刚在整理、挑选用于专题展的报纸文献。 林锐磊 摄
□记者 林锐磊
阅读优秀报刊,让生活更有质感
采访郝志刚时,他刚参加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书香揭阳”阅读推广大使培训班归来。
提起“书香”,郝志刚很有感触地说:“在我们家,阅读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小时候,我和哥哥爱上阅读,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我父亲也是教育工作者,大半辈子在学校工作。爱上阅读这种良好习惯,我觉得跟家庭氛围有关,或者说跟家长有关。现在,我的孩子也很喜欢阅读。”
家有书香,雅韵悠长。书香浸润童年,阅读可以丰厚人生。长大后,郝志刚兄弟都对红色报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郝志刚说:“目前,我们收藏了数百种各时期的红色报刊、画报,比如《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这些经历世纪更替、时代巨变的红色报刊,能够让人联想起在那战火纷飞年代里的共产党人不顾生命危险,为党创办刊物,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
采访中,记者认真品读郝志刚兄弟俩珍藏的红色报刊,发现其藏品基本涵盖了中央到地方各个时期创办的党刊,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党刊,这些有着鲜明历史印记的刊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是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和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生动见证。
“我哥哥收藏的红色报刊比我多,我们如果需要举办红色报刊专题展出,他就把相关专题的老报刊寄给我充实。你看!这是记载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原版报纸,还有这份是刊登抗美援朝消息的,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报道……”郝志刚如数家珍,一一述说老报刊背后的收藏故事。他说:“阅读优秀报刊,能让生活更有质感。我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些老报刊,因为它们真实鲜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发展历程,能够让人在探寻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触摸红色脉搏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好报刊乐分享,服务社会更有意义
在郝志刚家,照顾好“红色报刊”藏品是集体“家务”。郝志刚的爱人林旋是名小学教师,她深知家里那一摞摞红色报刊的“文化分量”。
“帮忙整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报刊,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次在重温历史。当手指触碰那些建国前出版的红色报刊,用心品读当年有志之士阅读过的一份份记载历史重大事件的老报刊,那种感觉和看历史书中的图片很不一样,我时常会在内心泛起震撼感。所以,当志刚对这些报刊进行整理和安排专题展出时,我都很支持,并主动帮忙。孩子看在眼里,也对阅读报刊产生浓厚兴趣。”林旋感慨地这样说。
收藏于个人,服务于社会,用藏品讲好红色故事,这是郝志刚近几年来工作、生活的契合点。他曾多次策划举办各种公益展览与公众分享,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注入红色精神基因。
在市教育局、市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的支持下,郝志刚近年来在市教师发展中心、各地中小学校举办过多场“传承红色基因”相关主题的报纸文献专题展,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阅读、反响,让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轻教师深受感染和教育。不少教师还专门带着孩子参观展览,给孩子讲述红色报刊上记载的历史。市机关少霏幼儿园陈淑霞老师在参观展览后说:“一份份珍贵的报纸文献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红色基因,这些资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教材。我的孩子放假,我带他一同前往参观,看着他专注的眼神和对这些文献的喜爱,我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采访最后,郝志刚说:“我希望通过展出,让更多的人看到珍贵的红色藏品,深入了解这些红色报刊记录的内容,真正发挥藏品的社会效益,让更多家庭通过观展从而传承具有红色基因的良好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