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2025年中…
·伟大胜利光耀千秋
·古村蝶变绘新卷 乡…
·绘就和美社区新图景
·六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
·惠来产业园区前詹园区…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世界工厂”向“全…
·以文化艺术回馈家乡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
·优化行政区划布局 …
·让“好读报刊”成为良…
·做重诺守信的揭阳人
·总结经验 创新发展
·兴·揭阳
·立体巡防再筑暑期“零…
·多措并举聚力提升城市…
·提升规范性文件备案审…
·优化老龄工作,让老年…
·百年公祠化身法治课堂
·用绣花功夫织就安全网
·网来网往
·城乡风貌焕新颜 各…
·规范信访工作程序 …
·不断创新服务举措 让…
·有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
·中水循环利用 共享…
·揭东区组织新兴领域党…
·揭东区老促会开展烈士…
·揭东区志愿者走进校园…
·中国对联甘棠奖出炉 …
·回应平台收费、校园餐…
·感念师恩
·我国油气与铀矿实现重…
·衔接性德育管理在初中…
·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突…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
·“谎言工厂”——起底…
·以军突袭卡塔尔 中…
·乌克兰15州遭袭击 …
·驻日美军性暴力事件频…
·加沙民众向南撤离
·肥胖儿童和青少年首次…
·美国13岁少年涉嫌枪…
·油甘瘦肉面汤:山野鲜…
·秋天馈赠的“落苏宴”
·青稞粥
·新疆酸奶粽子
·照烧鸡腿
·莲藕炒肉片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衔接性德育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以榕城区东阳初级中学及辖区五所小学为例

时间:2025/9/11

  □林树锋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 “构建学段衔接、载体丰富的德育工作体系”。然而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小学与初中德育工作存在明显断层:德育目标缺乏梯度、内容重复或存在空白、方法难以适应学生成长变化、评价标准不统一,最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

  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的德育副校长,笔者深切体会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我校生源主要来源于辖区内的五所小学。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开展《衔接性德育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主动衔接,实现德育工作的 “软着陆”,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一、衔接性德育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核心内涵

  衔接性德育管理是指遵循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及师资配置进行整体设计与贯通衔接。其核心是 “双向奔赴,主动衔接”,强调过渡式教育,关注学生的适应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二)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德育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在小学高年级适度引入初中德育元素,为学生顺利过渡搭建 “脚手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认知发展理论:抓住小学高年级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期,提供能够促进道德自律能力发展的教育内容。[皮亚杰(Jean Piaget)]生态系统理论:加强中小学两个 “微系统” 之间的联系,构建支持性 “中间系统”,减少环境转换给学生带来的冲击。[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现状调研与问题诊断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家长访谈等方式开展调研,发现主要问题如下:60% 的小学毕业生对初中严格的纪律要求感到焦虑;50% 的初一新生在自主管理方面存在困难;中小学教师互不了解对方的德育要求;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升学过渡期的焦虑情绪。

  (二)实践策略与行动方案

  共建衔接型德育目标体系:与辖区小学共同研讨,将德育主题分解为基础性目标(小学阶段)和发展性目标(初中阶段)。开发 “走进中学” 衔接课程包,在小学六年级下学期实施,帮助学生消除对初中生活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建立互动式师资交流机制:成立 “中-小德育联盟”,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开展双向教研活动:初中教师到小学送课,小学教师来初中观摩,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德育问题开展同题异构研讨。

  创建档案式信息传递模式:设计《小升初学生德育信息衔接表》,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由小学班主任填写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需重点关注事项等内容,随学籍档案一并移交初中,为精准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依据。

  共办体验式德育活动:组织 “中学校园体验日” 活动,让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前感受中学生活;举办中小学联合德育活动,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提升德育工作精准性

  通过中小学德育信息互通,初中班主任能够在见到学生前就了解其基本情况,从而基于学生特点开展班委酝酿、小组划分和特殊学生关注等工作,变 “被动补救” 为 “主动引导”。

  (二)缓解新生适应问题

  实施衔接性德育管理后,初一学生违纪现象减少约 30%,班级秩序建立速度明显加快,新生的焦虑指数显著下降。有学生反馈:“提前了解初中生活后,真正上初中反而没那么可怕了。”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打破学段壁垒后,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初中教师也更能理解新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中小学教师形成了育人合力。

  (四)增强家长信任度

  家长对学校开展的衔接活动好评如潮,自身的焦虑感大大减轻,更加信任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校共育的氛围愈发浓厚。

  四、反思与展望

  当前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影响了德育交流的深度;学生信息传递过程中,隐私保护与育人功能的平衡需进一步优化;衔接性德育的长效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未来将从三方面深化研究:一是开发学生成长数字平台,实现德育信息的高效共享;二是将衔接课程进一步系统化、校本化,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三是构建中小学衔接德育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估衔接工作效果。

  衔接性德育管理是用系统思考和人文关怀为学生搭建的成长 “引桥”。实践证明,通过主动衔接、系统规划、共同行动,能够有效破解中小学德育断层难题,让每一个孩子平稳度过升学过渡期,自信成长,从容迎接青春舞台。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