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是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石。阶段来,南方电网广东揭阳供电局围绕“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的目标,立足地方所需、企业所能,以科学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交通主干道沿线“三线”整治,助力打造联镇带村的风貌提升示范带。同时,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智能化改造,推动人居环境从“面子”到“里子”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揭阳供电局已完成全市交通主干道联镇带村风貌带整治377.816公里。

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赋能区域管理效率和产业发展动能,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用电体验。

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智能化改造,推动人居环境从“面子”到“里子”全面提升。

扎实推进交通主干道沿线“三线”整治,助力打造联镇带村的风貌提升示范带。

“三线”整治是直接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改善城乡风貌、提升城乡品质的必要举措。
聚力“三线”整治,擦亮城乡发展“天际线”
“以前省道边上的各种线像‘蜘蛛网’一样,不仅影响美观,还有安全隐患,现在经过改造,线路整整齐齐,看着都舒服多了!”家住榕城区仙桥街道新泰村的叶女士看着眼前“口袋公园”整洁有序的电力线路,满脸欣慰地说。
“三线”整治是直接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改善城乡风貌、提升城乡品质的必要举措。近日,揭阳供电局以“抓铁有痕”的魄力,针对省道及城市主干道沿线这一突出问题,从宏观整体布局入手,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并通过摸排勘察制定详尽“三线”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线路上墙、一户一表”等方式,以“绣花功夫”对主干道两侧线路及街道内入户导线进行整改,极大提高了主干道外立面的“颜值”,也改善了居民的用电质量。
在揭东区云路镇,通过系列整治措施,云路镇“三线”乱象也得到有效治理。G539国道沿线4.9公里路段的54处架空线路全部完成规范整改,16个台区的残旧电杆、乱拉乱接表后线问题彻底解决,4个跨国道低压台区、1处跨高速路口低压线路的安全隐患全面消除,线路布局实现“安全有序、总体美观”目标,沿途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云路镇风貌提升项目在低压线路改造及“一户一表”施工中,还形成了一套兼顾安全、规范与长效的工艺标准,为其他区域的城乡风貌提升提供实践参考。
升级智能电网,筑牢城乡发展“动力基”
城乡风貌的提升不仅在于美观,更离不开现代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支撑。揭阳供电局深谙此道,在大力推进“三线”整治提升“颜值”的同时,更致力于电网本身“质”的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赋能区域管理效率和产业发展动能,让群众看到实在的变化、得到真切的实惠,实现“风貌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双向赋能。
“我们积极配合棉湖镇城镇发展规划,在推进完善基础设施上,我们对已建成的沿江路、棉湖大道、兴中桥等重要道路、桥梁,以及云湖公园、湖滨农贸市场等关键公共空间,都做了电网升级与优化。”据揭阳揭西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电网运维方面,该局还大力推进新一代量测体系建设,为电网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以鲤鱼沟村为例,该村已完成8个台区的改造,换上了智能电表、智能低压开关和智能终端。这些设备能够实时采集用电数据,通过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潜在故障的精准预判和快速定位,极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和抢修响应速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用电体验。“现在用电更稳当了!”在智能电网的服务下,鲤鱼沟村民的用电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电力是现代乡村产业的“血脉”。为了有力支撑乡村特色产业升级,尤其是现代化农业加工的需求,揭阳供电局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电气化改造。在棉湖镇玉石村,一条油柑加工的全电气化、自动化生产线落地,从原料保鲜到榨汁生产,全程采用电力驱动。这条环保、高效的生产线,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成为了电力赋能产业振兴的生动典范……
于外,见城乡之变;于内,蕴发展之能。揭阳供电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凝聚合力、精准施策,全力加快推进交通主干道联镇带村成片风貌带“三线”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区域整体风貌,以电为笔勾勒城乡亮丽新颜,以电为媒守护民生幸福温度,以电赋能助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加快实现。
撰稿:方 虹
摄影:林泽锐 陈佳纯 杨建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