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雁云 摄
陈佾生
随着南海伏季休渔期的结束,秋风一吹,餐桌上的鱼虾,更加肥美鲜甜。
开渔之后,野生海鲜大量上市。走进市场,各式海货琳琅满目,色彩光鲜亮丽。各个档口台面上,不同海产品一线摆开,无不鳞光闪闪,眼珠儿泛出金亮的神采,似乎仍在转动,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充满好奇。水盆里的沙虾儿不停地游动,不安分者蹦出盆外,在地面打挺,跳跃,很快又被主人抓起,放回水里。“手脚”被绑住的螃蟹,难得老实了一回,正静静地享受着清凉时光。小鱼旁边的几条带鱼最是“绅士”,圆鼓鼓,肥嘟嘟,舒服地躺平,灯光下银白的皮肤油光可鉴,肌理清晰。各种贝类,或张开雪白的“唇吻”,或伸出长长的“舌头”,似低吟,像招手,然后吹起细小的喷泉,轻唱它们来到人间的欢愉……
这些海鲜买回家后,只需简单处理,最大限度保留其原汁原味,就能鲜美到你连舌头都想吞下去。
随便挑几种小鱼,沙尖、换米、秋刀、银鲳、青弦……一砂锅,半碗水,二勺豆酱,三片姜,水滚放鱼,十几分钟,起锅。煮法简单,却能吃出最鲜甜的原味。
对巴浪、花雕等个头稍大的鱼,我的煮法就一个字:焖。砂锅,下少许豆油,几片生姜爆香,然后把洗好的鱼平放下去,洒上适量酱油,加盖焖十至十几分钟起锅,咸香鲜美,下饭劲道十足。
焖沙虾则不用加油,直接把沙虾和几片姜同时放进一个小锅里,加少许盐巴焖十分钟。开盖,一锅红艳鲜亮的虾儿,炫目登场。这些小精灵,刚刚还在锅里蹦蹦跳跳,就一会儿工夫,一个个把自己弯成“U”字型,与生前活蹦乱跳形成鲜明对比,似在告诉世人:能伸能屈才是真豪杰。活着就该生龙活虎,死了也得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味。盖子一掀开,一股浓郁的鲜香味在空气中飘荡开去,诱得人口水直流。正值桂花飘香时节,选择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端一小盘还散发着热气的沙虾,一壶酒,坐在桂花树下,剥开虾壳,把虾仁送入口中,酒举起,人一杯,清风一杯,明月一杯,共醉岁月清欢。
有一种无鳞小鱼,浑体红色,外形很像蚯蚓,只是个头比蚯蚓大,当地人称为“红头鮡”,我却叫它为“大蚯蚓”,极为丑陋,有的人不敢吃。开腹,洗干净。一个萝卜干切片,浸洗去咸待用。先把“大蚯蚓”煎至微焦,下萝卜干片,放少许生姜、蒜段(或蒜粒)、辣椒丁,再加半碗清水、一勺豆酱,加盖焖熟。这种小鱼无刺,肉质细腻,鱼的鲜甜与萝卜干的酥脆咸香绝妙搭配,也是下饭的好菜。
同样外形丑陋的还有虾蛄。这种东西,体形似螳螂,足多如蜈蚣。把虾蛄和几片姜放入锅一起煮,连盐都不用下,十几分钟后即可享用。中秋过后,雌虾蛄大都背带一条虾籽线,虾籽酥香,虾肉鲜甜,人间至味。
有些鱼,加几颗腌制的咸梅,连少许梅汁同煮,风味独特。比如这种我们当地称为“娘埃”的小鱼,无鳞,肉不带刺,经咸梅调理后,腥味全无。鱼肉成片夹起,肉质细腻鲜甜,带着梅的酸味,非常开胃。
以上几种小鱼虾,烹调方法极其简单,却鲜美无比——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大道至简。”有时最简单的方法,却能收到最佳的效果,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