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揭西县棉湖镇甲埔小学,崭新的课桌椅整齐排列,粉刷一新的教室窗明几净,修缮一新的校门庄严大气,校园里绿树成荫,琅琅书声不绝于耳……眼前这幅生动图景,是揭西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切,推动解决民生问题,把“民生之盼”变成“民生之赞”的一个缩影。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揭西县纪委监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抓好“百千万工程”专项监督,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今年以来,推动办成民生实事24件,惠及群众38.85万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一线监督:田间纾困保生产,助农畅销促增收

揭西县纪委监委下沉监督,推动县供销社帮助河婆街道元贵农场主销售增收。
走进龙潭镇龙东村,新修复的灌溉水渠让干涸的农田重现生机。“去年纪委同志来走访,我们把‘河坝垮塌、灌溉困难’的苦恼一说,没想到镇里立刻联动相关部门到现场办公。”龙东村党支部书记蔡月林介绍,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大水冲垮了龙东村陂坪拦河坝,导致灌溉沟渠长时间干涸,水稻灌溉用水和牲畜饮水成了村民的忧心事、急难事。监督发现后,揭西县纪委监委将问题列入乡村振兴民生清单,推动龙潭镇筹措资金实施灌溉水渠修复工程。如今,汩汩清流沿着修复后的水渠奔涌向前,不仅彻底解决了龙东村、井下村和双龙村800亩农田的“渴水”难题,保障了周边8800户村民的农田灌溉和牲畜饮水需求,更有效解除了水土流失隐患。村民感叹:“水来了,心就定了!今年水稻长势比往年好得多,收成有盼头了!”这条“民心渠”的修复,畅通的不仅是灌溉之水,更是乡村振兴的“发展之水”。
走进河婆街道元贵农场,成筐的无籽茄子正装车发往粤港澳大湾区。“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些好茄子还堆在地里卖不动,眼看就要烂在地头了!”农场主之前忧心忡忡,如今这番喜人景象,正是揭西县纪委监委主动下沉一线、精准监督助农增收的生动写照。
“农产品销售事关农户切身利益,必须立即解决!”揭西县纪委监委迅速启动“监督+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将问题及时反馈至县供销社,督促其发挥助农服务核心作用,主动协调揭阳供销农产品配送公司,推动达成收购协议,及时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
该县纪委监委还以点带面、深化拓展,推动出台《揭西县推广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实施方案》,探索“基地+供销社”的订单农业模式,构建稳定高效的“产、供、销”链条合作机制。阶段来,累计帮助81户农户销售农产品87943斤,实现经济增收近20万元。这种既“把脉问诊”又“对症下药”的监督模式,已成为该县护航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
权益护航:维权解难守公正,薪证到手安民心

揭西县人社局收到群众赠送的写着“持正义秉公执法,为民工讨薪维权”的锦旗。

揭西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县域高质量发展。

揭西县纪委监委推动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老百姓十分高兴。
“多亏了政府帮忙,我们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5月的一天,农民工郑某、李某等7人把写着“持正义秉公执法,为民工讨薪维权”的锦旗送到揭西县人社局有关工作人员手中。原来,他们在揭西某工程项目中务工,被拖欠工资共计67.348万元,多次沟通讨要无果,维权困难。揭西县纪委监委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通过“室组地”联动机制,迅速约谈县人社部门、业主单位等相关责任人,推动责任部门协同发力,仅用20个工作日就帮助追回了全部薪酬。
揭西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部署开展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问题整治,推动县人社局高效办结欠薪案件线索213条,涉及群众反映欠薪497万元的问题均已解决。群众感叹:“纪委不仅管干部作风,更管我们农民工的‘血汗钱’!现在干活心里踏实多了,再也不用担心拿不到工资了!”
“等了整整9年,终于拿到不动产权证了!”近日,在揭西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幸福花园小区的业主林先生捧着崭新的“红本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该小区因跨宗地建设、超容积率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92户业主长期无法办理产权登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揭西县纪委监委聚焦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以“一盘棋”思想统筹推动,督促县自然资源局联合住建、税务等部门协同发力,通过“证缴分离”“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合力破解办证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切实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阶段来,全县累计摸排并化解国有土地上城镇住宅“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项目20个,涉及房屋4795套,化解率达100%.与此同时,金湖尚府小区“能办但办得慢”的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在揭西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县自然资源局优化首次登记流程,将办证时间从原来的15天压缩到2天,以高效务实的“揭西速度”有力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安居梦”。
暖心民生:一老一小总关情,医食无忧护安康

在揭西县纪委监委的推动下,棉湖镇甲埔小学换上了崭新的课桌椅,学生们现在能安下心来读书了。

揭西县各学校加强了校园餐的管理,学生们在干净卫生的餐厅里放心购餐用餐。

揭西县人民医院依托省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业务,实现“基层收费、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就医愿景。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吃了红烧排骨、炒西兰花,味道不错!食堂干净卫生,我们很放心。”自家长陪餐制度实行以来,这样的暖心场景在揭西县第一中学食堂已成为常态。这一变化源自揭西县纪委监委开展的“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
食品安全无小事,“小餐盘”里装着“大民生”。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材采购不规范、餐费管理不透明等问题,揭西县纪委监委督促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食堂开展“拉网式”排查,推动问题整改291个。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该县纪委监委推动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监督体系:推动成立校园膳食委员会151个,广泛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全面实行师生“同餐同质同价”,校领导与学生同桌进餐;建立家长陪餐机制,鼓励家长走进后厨,将监督融入日常、落到实处,让“校园餐”真正变成看得见、吃得安的“阳光餐”和“公平餐”。
揭西县纪委监委还密切关注偏远学生就餐难问题,推动县教育局为9所学校增设学生食堂或开设第三方配送服务,让1700多名学生告别“冷饭盒”,吃上了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经过整治,学生对饭菜口味、品种样式等满意度显著提高,“现在孩子在学校吃得比家里还好!”家长们的由衷赞叹,正是“校园餐”专项整治最温暖的民生答卷。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不用来回跑,检查结果县里医院都认!”在揭西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张阿姨对就医新变化赞不绝口。此前,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难、重复检查增加负担等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群众的一块“心病”。
民之所忧,纪之所往。揭西县纪委监委聚焦重复检查、违规收费等问题,督促县卫健局开展全面清查,清缴追回违规医保基金632.15万元。同时,大力推动医疗结果互认机制落地见效——全县共有145项检查检验项目通过省级质评,实现结果互认,今年以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272人次,累计为群众减少重复检查检验费用36138.73元,真正让群众的“看病钱”花在“刀刃上”。
针对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卫健局搭建县域远程心电、影像诊断中心,依托省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业务,实现“基层收费、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截至目前,累计实现远程CT诊断10372例、远程心电1562例。“在棉湖镇卫生院拍片,县医院专家在线阅片,省了来回80公里路费!”如今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提升,通过远程影像系统,患者可以轻松完成CT复诊,“看病不难、看病不贵”的就医愿景正逐步实现。
“政府不仅每月上门看望,还为我们买了意外保险,这样的晚年生活真安心!”家住河婆街道的张奶奶对前来探访的工作人员说道。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揭西县养老服务提升带来的真切变化。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揭西县纪委监委将养老服务作为监督重点,严肃查处村干部在为群众申请办理城乡居保趸缴业务过程中履职不力致使群众延误享受养老金待遇的问题,督促推动县民政局建立全县873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每月一探访”机制,实现关爱全覆盖、探访无遗漏,像张奶奶家中这样干群亲切交流、其乐融融的暖心场景,在揭西经常呈现。
如今,揭西县政府为全县18.9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从福利院到居家养老,从资金保障到贴心服务,揭西县纪委监委以有力监督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更加可感可及。
监督沉下去,民生暖起来。灌溉水渠修复让“撂荒地”变“希望田”,“校园餐”整治让孩子们“吃饱又吃好”,“远程影像”让患者“省钱又省心”……揭西县纪委监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通过精准监督、专项整治、制度创新,推动解决了一批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收到群众感谢信6封、锦旗6面、牌匾3幅,将一份份“民生清单”兑现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揭西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执纪为民、护航发展的理念,把监督探头精准聚焦民生一线,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更硬作风,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撰稿:张秀川 李锐生 鄢欣仪
照片由揭西县纪委监委和受访单位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