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及龙眼木雕并誉为“中国四大木雕”。它孕育萌芽于唐代以前,在清代晚期达至鼎盛。潮州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礼祭器具和家具陈设等方面,内容包括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戏曲故事、珍禽瑞兽等,“雕必有意,意必吉祥”,展示着潮汕人独特的审美情怀和人文意趣。
目前,由广东省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主办的“木心流耀——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潮州木雕精品展”,特别挑选49件(套)馆藏潮汕木雕精品,展现潮州木雕艺人们精湛的制作技巧和雅俗共赏的创作手法。不妨随着记者,一起去感受潮州木雕的独特魅力吧!

潮州金漆木雕人物图座屏。 本文图片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提 供

清潮汕木雕金漆狮子花卉木构件。

潮州金漆木雕博古图神椟。

潮州金漆木雕渔业丰收图圆花板。陈舜羌 作
□记者 蔡烨华 通讯员 刘 佳
精雕细琢 寓意吉祥
据了解,潮州木雕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最具地方特色的收藏之一。本次展览分“礼祭器具”“结构饰件”“创作题材”“工艺技法”四个部分,精选了49件(套)馆藏潮汕木雕精品,大多为清朝、民国时期的作品。记者留意到,此次展出的展品基本上为小件套,从造型独特的神椟、香炉罩、馔盒、梳妆盒到技法精湛的座屏、花板、门窗肚等,还有构图精妙的挂屏。
潮州金漆木雕以宗祠家庙建筑装饰和祭祀用的礼器装饰最为大宗,也最为精致。“迎神赛会”是潮汕宗族社会里一项最重要的传统祭祀活动。装饰得美轮美奂的祠堂与礼器共同营造出慎终追远、肃穆隆重的氛围以及宗族兴旺发达的景象,拜神与祭祖并置,酬神与娱人共进。此次展览展出的精品以礼祭器具和结构饰件为主。在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多种传统吉祥图案,通过谐音、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具象图形来传达出吉祥如意的理念,表达着潮汕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的美好追求。
看民国时期的潮州金漆通雕石榴蝙蝠图花条,缠枝将蝙蝠、石榴连成一体,蝙蝠取“福”的谐音,石榴象征多子,蕴含着多子多福的期望。而创作于清代的潮州金漆木雕博古图神椟,长34厘米,宽18.5厘米,高44.5厘米,造型庄重,古朴华丽,小巧玲珑,做工细腻,雕刻精美,寓意深刻而独具特色。只见门额饰喜鹊梅花纹,寓意“喜上眉梢”。龛门开为正面,关为背面。正面通雕几何纹为地,有黑漆对联。背面上下横肚通雕花鸟纹,门肚通雕博古瑞兽纹。龛内作厅堂式格局,龛楣及两侧垂花通雕老鼠葡萄纹,寓意“子孙万代”。
狮子在民间被视为瑞兽,人们认为其可以镇宅驱邪,因此,岭南地区以狮为题材的木雕十分普遍,不仅出现于建筑构件上,也出现在馔盒、香炉、神龛、神轿等神器及牌匾、围屏等处,也可以置于厅堂作为陈设。创作于清代的潮汕圆雕金漆狮子花果木构件,狮子侧首回望,左狮口衔梅花,后隐数颗杨桃,右狮口衔桃花,枝上悬数颗桃子。它们神态威严却又灵动活泼,颇具装饰性和韵律感。
技法多样 雅俗共赏
潮汕木雕历史悠久,艺术精湛,有浮(凸)雕、沉(凹)雕、通雕(多层)、锯通(单层)雕,圆雕(立体多面可观)五种技法形式,而以多层镂通集其大成,更显特色。经画稿、凿癖、细刻等工序精雕细琢后在作品上贴上纯金箔,呈现出精细、纤秀、瑰丽的艺术效果。其题材丰富多彩,古今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戏剧故事等皆可“入雕”。历代工匠还吸取文人诗画的精髓,注意画面布局的虚实主次、线条切割、层次节奏的处理,使得民间审美和文人审美,在潮州木雕工艺中交相辉映、雅俗共赏。
创作于民国时期的潮州金漆木雕人物图座屏,与一般的屏风是座地围屏不同,是用于桌上摆放的。它长166厘米, 高92厘米,有9扇屏,由5幅国画、4幅书法以及31块大小木雕、2只木雕狮子及各种纹样的木雕饰件组成。木雕髹漆贴金,杉木框“枝骨”用大漆推光,黑金相映,集中国画、书法、木雕、漆艺(推光漆和髹漆贴金)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十分罕见。目前作者不详,仅能从屏心国画落款获知作画者为潮汕地区著名民间艺人沈建初(1891~1961),书法上又见“已巳夏月题”等字,可知作品创作于1929年。
这件屏风上方嵌九件横向的金漆木雕,中间为博古,左右各四幅为花鸟,边上饰卷草纹,寓崇尚儒雅、富贵白头、喜鹊登枝等吉祥之意;下面是九幅纵向书画,左右边上两幅分别嵌上两件纹样对称的纵向金漆木雕。中间为山水画,左为紫藤、松鹤图,右为葡萄、孔雀玉兰图。九幅书画的外框嵌花草枋栏,中间与左右第三幅分别是藤蔓、葡萄和葫芦纹,象征子孙万代。书画下有九件横向金漆木雕,中间是“福禄寿星”,左右嵌水草、芦苇及鱼纹,富有生气;最主要的人物屏心安排在最下面,这是因为屏风放置桌上时,下面的人物屏心刚好在人的视线正中。这九幅纵向人物屏心外嵌锯通卷草枋栏。每一幅画面布局严谨,文官武将、骑马推车、舞刀弄枪等各种人物刻画细腻,无一雷同。虽然木料仅有三厘米厚度,却给人深邃之感,凸现“多层镂空”的艺术特色。雕刻画面背后还用深红色漆板衬托,与金色木雕形成对比,高雅大方。
布局巧妙 气象万千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每件潮州木雕,就如一个个微缩世界。木雕艺人将丰富多彩的古今世情、人间百态、神话故事等融入木雕之中,通过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塑造出层层叠叠的多维度空间,将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广阔恢弘的历史场面呈现在方寸空间里,为观众带来美的体验与启发。
创作于民国时期的潮州金漆通雕过潼关图花板,取材于潮剧《潼关遇马超》,讲述的是三国关中猛将马超在潼关一战成名,杀得曹操弃袍割须掩面而逃的故事。虽然整件作品只有长53厘米,宽7厘米,高17厘米,但楼宇立体,精巧准确,人物众多,布局巧妙。
由潮州木雕工艺大师陈舜羌创作于1965年的潮州金漆木雕渔业丰收图圆花板是一件罕见的用木雕表现现代渔港码头繁忙的景象的作品。作品根据“S”形路径来安排人与物的位置,巧妙利用景物将情节隔开;运用镂通雕技法,表现三个层次的画面空间,呈现了36个人物形象及从渔船归航卸货到汽车运载的过程,疏密相间、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可谓融绘画与雕刻于一炉,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民国时期的潮州金漆通雕凤凰牡丹图花板,则采用缕通雕工艺,呈现了一幅“丹凤朝阳”“百鸟朝凤”的画面:凤凰立于山石之上,引首朝向太阳,四周群鸟、牡丹环绕,寓意成为贤才,抱负得以施展,让人折服。而可折叠的民国时期的黑漆描金绘凤凰牡丹图梳妆盒,小巧便携,外形精致美观,结构别具匠心,散发着古典的浪漫气息。
透过一处处、一件件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潮州木雕,人们可领略到潮汕文化所特有的那种精致、典雅的深刻内涵,感受到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潮汕民俗意蕴美。在一刀一凿的精细中,体验兼容并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一物一画的精致里,感悟着潮汕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社会生活的脉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6日,有兴趣的读者也可前往现场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