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鸣
早晨,被垃圾车的声音从被窝里强行拽了起来,有一万个不愿意,然而那种生铁碰撞的声音实在刺耳。破例起了个早,认真吃过餐包,泡了一杯劣质咖啡,以其抵御早起的迷糊。其实咖啡也不算劣质,好歹也是越南产的,就因为不是原豆自磨,是速成的三合一,就被我们称之为“劣质”。
喝下咖啡精神抖擞,对早起的时间做充分的利用。阅读也许真的是不错的选择,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桌子上,把紫砂壶照得闪闪发亮。当拿起书本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十几年来,我读的书居然都是远离了“你是人间四月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臆想浪漫,因而缺乏与大多数人的共同爱好,而在人前产生失语症。我喜欢阅读的书籍应该是很多人不喜欢阅读的,所以很多人的书籍我也不喜欢。人生来世走上一遭不容易,就时常觉得必须尽可能活得明白,我知道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半生已过,都装不来糊涂,于是很羡慕别人有张口闭口大谈难得糊涂的勇气。
我喜欢阿城的书,他的见多识广令我神往。比如喝牛奶拉肚子这个困扰我半生的难题,不是医生给我解惑的,是读了阿城的书知道的。那是肠道里缺少一种蛋白酶,没有分解牛奶的能力。要想不拉肚子除了不喝别无他法。之前有人告诉我,坚持喝,喝到不泻为止,但我是怎么说都不可能勇敢地坚持这个危险的动作。牛奶向来被我当泻药用的。
我常常自我检讨,因为读太多无用的书,人生因此而一事无成。还会因为开拓荒地而经常发现白骨,心情坏得甚至连不想活的念头都有。这是最令人沮丧的。我由此时常在想,作为一个女人,应该是造物主的严重失误,兴许是他某一天突然被女朋友甩了,借酒消愁喝醉了,眼睛一模糊手里的笔胡乱打钩,就把我的性别钩错了。
但是那些无用的书教给人的东西,可以让人的生活从容不迫,甚至临危不惧。很多年前,有一天,老式的手机里收到广州亲戚发来的信息,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要乘坐公交车,少出门,不要和广州回来的人接触,末了还告诉我不要声张,一定要记住。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判断应该是大型的传染病发生。于是立即去买了口罩、消毒液和酒精,包括一些消炎解毒类的便药,把自己想得到的药物尽量备起来。果然几周后,卷起了抢板蓝根,盐和醋的风潮!我安然度过了那次难关。同时有意识地了解流行病在人类世界的发生史,这些书籍知识对我的工作毫无帮助,但不妨碍我爱它们。之后,我就有了坚持备用药物的习惯,连出门也备了一个小型急救包,可惜医用小剪刀经常过不了机场安检。虽然我自己没有用过一次,但在旅途中三次用在别人身上。
2020年元旦前,我收到信息,内容与很多年前如出一辙,只是地点换了。我迅速补足了口罩等物品。年初三,接任务去采访建设银行对初四恢复营业,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从家里出发到不锈钢市场,一路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我一台车在走,我从没有感受到街道如此宽阔。雨淅淅沥沥,本应熙熙攘攘的街道,此刻死一样的沉寂,建阳路与临江路交汇处,103秒的红灯格外漫长,让我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雨又突然加大,在一片死寂之中,我只听到雨打在车顶上的声音,大得有如五雷轰顶。我宛如掉进一个无底深渊,此时我忽然有些恐惧,为人类未来的生死而担忧,瞬间竟然禁不住在车里放声大哭而错过了绿灯。之后每天采访,看到一幕幕紧张严肃焦虑的情景,虽然确实也担心,但还是比较乐观。而且时间长了愈发乐观。因为闲书看多了,也知道病毒其实比人都精,只要希望在大自然中生存,它就必须以降低自身毒性来保护它的宿主,不然宿主一完蛋,病毒也得完蛋。这是自然界物种求生存而自我纠正的规律,通俗易懂的叫法是适应环境。
在我看来,能够写出闲书才是了不起的人,比如博尔赫斯连一枚钱币掉进湖里也能写出一首充满哲学意味的小诗来。再比如阿城,我百思不得其解,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他因为生存的需要懂得了很多生活常识。能够把在草原上修理拖拉机的技艺升华到改装汽车,然后凭技艺漂洋过海落地生根,开着自己制造的老爷车踏遍美国每一寸土地去炫耀华夏文化与炎黄子孙的智慧。然后悠然写闲书,把毕生积累的知识传给他人,让人节省时间获得经验,认识世界。我觉得他一生很成功。
阿城的书并没有大谈成功之道。苏童曾经说,成功的经验是成功者站在讲台上以成功的姿态显摆,对别人毫无意义。这可是我贩卖了2小时潮汕工夫茶文化外加一套精美旅行茶具换来的忠告。于是我就放弃成功梦,开始看闲书,然后觉得闲书是人类直达文明的通道。
人生也不是很长,谁也不可能准确地告诉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个昼夜,人也很渺小,意外一直在,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生活中的突如其来就是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