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
·与时俱进 守正创新…
·全省宗教工作会议召开
·英歌舞动引客来
·压实责任 担当作为…
·持续巩固创建成效 全…
·打好产业有序转移主动…
·税惠宣传进会场
·引导青少年树立爱绿护…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世界工厂”广东加速…
·世界睡眠日:拯救睡眠…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深化行政管理服务改革…
·“天网2023”行动…
·本轮流感高峰在部分省…
·民航局通报“3·21…
·2022年我国银行办…
·口碑评价真假难辨,“…
·无线电干扰投诉受理热…
·立蛋迎春分
·沙特国王邀请访问 伊…
·标普下调第一共和银行…
·揭西县自然资源局国有…
·小尺寸让日常通勤更便…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
·2023款高尔夫GT…
·车市快讯
·学习家教知识 走出…
·陪孩子适应新环境
·跟屁虫
·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
·诊疗效果获患者点赞
·推动创文工作再上新台…
·筑牢廉洁从业底线 持…
·预防儿童青少年生长迟…
·双溪嘴:两河汇聚处,…
·甲流感染导致发热、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124)
双溪嘴:两河汇聚处,美景不胜收

时间:2023/3/21

  从钓鳌桥往东,沿临江南绿廊东行18.345千米,就来到明月广场。距明月广场门口东南偏东方270米的地方,是北河和南河合流汇入榕江的河口——双溪嘴。

  双溪嘴跟钓鳌桥一样,也是揭阳的一处文化景观,“钓鳌仙迹”和“两溪明月”,都是揭阳古八景中的“水景”内容。

  2023年春,记者一行来到北河的尽头双溪嘴,探访这个文化景观的人文历史。

双溪嘴位置图。阿 龙 制图

  □记者 蔡逸龙

  双溪嘴为水域名字

“海不扬波”石刻。郑楚藩 摄

  双溪嘴最早的名字,称为浦湾。据乾隆《揭阳县志》载:“南北二水自陆丰长乐经三山曲折奔流……行浦湾而合流入海,二水俱通潮汐。”但在北宋时期,双溪嘴的名字就已经逐渐取代浦湾了。

  今人说河口,古人则多说为溪嘴或溪口,如枫江注入北河处,人们称为枫溪(江)口,简为枫口。

  凡称为溪口的地方,多是小溪注入大溪之处,如枫江是北河的支流,枫江汇入北河之处,不会称之为北河口,而一定称为枫口。

  北河、南河古称北溪、南溪,两河汇合之处,按今天支流注入干流的称谓,当称为北河口。但在古代,人们对于江河的长度,多是用脚丈量,加之两河河口宽度大致相似,究竟孰为干流孰为支流,人们不能分辨,因而,就采用共用法称之为双溪嘴,也就是这一片水域中,北面来大溪之嘴、西面来大溪之嘴的合称。而这一称谓,也成为整个榕江流域独特的、唯一的水域名字。

  双溪嘴的名字,比北溪(河)、南溪(河)的得名更早一些,北河、南河得名于流经揭阳县城,而至少在北宋未复置揭阳县时,双溪嘴的名字就已经有了。位于北河东岸、榕江北岸的炮台镇南潮村,是北宋创村的一个古村落。创村始祖吴复古是潮州前八贤之一,曾是宋神宗时的皇宫教授。他在京城与其时的大文学家、诗人苏轼结为挚友,曾受潮州太守之托请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被谪惠州,吴复古邀其到潮州做客。南潮吴氏后人传苏轼曾来南潮游玩,欲赏双溪明月,却天不遂人愿,未能见识奇景。但苏东坡却写下“海不扬波”四字,留作纪念。后人曾将其书刻于石上。

  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其时调任扬州知军州事。4年之后的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惠州,于隔年正月十二日应吴复古之邀来潮州,住了6天。在潮期间当有造访吴复古家,亦当有月满之时,到江中赏月。但正月早春的明月,却不似八月中秋可遇两溪涨潮时的佳景,因而不能遂愿。这个传说当是可信的,这也说明,双溪嘴在北宋时期吴复古创南潮村年间就已经是水域名字了。

  两溪明月为揭阳古八景之一

两溪明月(原载1997年《揭阳名胜古迹》)。沈育秋 摄

双溪明月公园月亮塑像。郑楚藩 摄

  在古代,几乎每一个建制县或名胜风景区,都有八景,其实,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各地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

  位于双溪嘴的这一片水域,在明初就被定为“揭阳八景”之一,命名为“两溪明月”。

  据孙淑彦《揭阳历代县长考论》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蔡善任揭阳知县。他在任上为揭阳首次选定八景并定名,分别为:玉窖乔榕、南溪渔歌、钓鳌仙迹、两溪明月、黄岐晚翠、紫峰春晓、谯楼晓角、双峰晚钟。

  双溪嘴缘何与明月结伴,入选明初首版“揭阳八景”呢?据清人《韩江闻见录》载:“两溪明月一景,揭阳双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涨,月出桑浦石龟之尖,可于合流处得双月影,亦一奇也。”

  双溪嘴因水深江阔,景色迷人,每逢中秋之夜,两溪涨潮相激,当月出于桑浦山石龟峰(今称将军山,海拔403米,位于炮台镇与地都镇相邻处,为桑浦山西段山脉最高峰)峰顶,影落南北河合流之处,人们泛舟游此,但觉天在水下,月现双影,随波跳荡,令人心旷神怡,因有此景名。

  对于这个美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二十七年就任揭阳县令的浙江余姚(今属宁波市)人郑濂,特别作了一首诗:“南溪水汇北溪流,月印空明万象幽。已是移情来静夜,何须乘兴及高秋。波光潋滟浮云树,草色稀微宿鹭鸥。清影入怀风满袖,从今不羡庾公楼。”庾公楼也称玩月楼,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北段,因晋代江、荆六州都督、三州刺史庾亮于此聚友赏月而声名大增,成为人们赏月的最佳地点。郑县令于揭阳双溪嘴赏月,美景入怀之后,就觉得不再羡慕庾公楼了,足见双溪嘴的这一轮中秋明月美景,是如何醉倒游人的。

  又有清代庠生卓伯先写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诗句,双溪嘴的中秋月美景,成了多少文人志士争相吟诵的内容。

  “双”“两”蕴含文化内涵

  对于北河、南河交汇处水域的习惯称谓,人们用了“双”字,为“双溪嘴”,而在揭阳古八景的用字上,却用了“两”字,我们在清乾隆《揭阳县志》上看到的八景插图,也是“两溪明月”,两字的区别使用,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王增鹏。王增鹏对此有一番见解,他分析道:古人在给八景定名时,一般都会回避一些重复的字眼,以便吟诵作诗时尽量避免非修辞性的重复用字。对于双溪嘴中秋月这个景观,本来用为“双溪明月”也未尝不可,但因为清初首版八景中有“双峰晚钟”,这个景区用上的“双”,指的是专有地名双峰寺,不可能改为“两峰寺”或“二峰寺”,而双溪则不同,是北河、南河的并称,因而,用“两”替换掉“双”,就是不让八景中出现两个“双”字。

  的确,给八景中个别重复的字眼改字,又是后代文人的“功课”。在明初蔡善的首版中,其实也有重复字眼的,如:“南溪渔歌”“两溪明月”的“溪”,“黄岐晚翠”“双峰晚钟”的“晚”,“紫峰春晓”“谯楼晓角”的“晓”,“双峰晚钟”与“紫峰春晓”的“峰”。

  对此,明末潮州七贤之一、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于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郭之奇,费了一番功夫,专门对重复字眼作了修正,将“南溪渔歌”改为“南浦渔歌”,“紫峰春晓”改为“紫陌春晴”,“黄岐晚翠”改为“黄岐夕翠”,这样,八景中就没有重复的字眼了。

  王增鹏说,水域地名跟文化景区名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必强求统一。因为前者必须实用、通俗易懂且为人们认同,而后者则跟文化内涵密切关联,用字要考究与别的景点不重复,且兼顾平仄,所以,两者完全可以并用,北河南河交汇处的水域名字依然可以标注为双溪嘴,而文化景点“两溪明月”,就一定要用“两”字,如强改为“双”,就跟载入地方史志中的景名不一致了。

  传说让双溪嘴增添传奇色彩

黄岐山黄月容墓(原载1997年《揭阳名胜古迹》)。沈育秋 摄

  作为一个风景区,双溪嘴又有大多风景区都“必备”的传说故事,有个民谚“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就让双溪嘴披上了一层传奇的外衣。

  故事讲的是:元末明初在潮汕各地野游的虱母仙何野云成仙后,被任命为榕江水神,他继续惩治恶霸,救济贫民,利用榕江水形流势,安顿水族,驱使象狮把守榕江河口,镇守双溪嘴,把河流整治得井井有条。不久,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财主豪绅的船只常常在双溪嘴沉没。而远在17里外的潮阳县石井村(今属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前的石井岩三峰古寺,每日都从石缝里流出大米,供贫苦百姓食用。原来,当有船只经过双溪嘴时,何野云便进行调查,发现运载不义之财时,就命令神龟将船翻沉,并把大米储积起来,每日有计划地将大米从石缝流出,以赈济濒临死亡的贫苦村民,百姓深为感动。

  这个故事,两个地点是实的,神奇人物虱母仙何野云,史亦有其人,为元末抗元将领,于明朝建立后隐居于潮汕一带,今在潮阳留有多个遗迹。加之,双溪嘴为两河交汇处,河水湍急,河面宽阔,风雨交加时,常有沉船事件发生。寺庙是行善积德的地方,庙主布施的方式,有时候会以神奇的一面出现,“石缝出米”便是其一。诸多的“亮点”串在一起,就会令人浮想联翩,引出奇妙的故事来。

  民谚的流传,教育意义远大于故事本身,沉江之米与寺庙施舍的米本来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进行了想象、关联、引申之后,故事“惩恶扬善、赈济贫苦”的积极意义就产生了。

  而双溪嘴水域上惩恶扬善的故事,又有另一个以历史人物为载体的传说,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

  明天启六年(1626),浙江慈溪(今属宁波市)人冯元飚(?~1644)任揭阳县令。在任上4年间,他为揭阳做了不少好事,修城池,建涵元塔、君子堂、五贤祠、射圃、进贤门等等,并且为官清廉,老百姓对他十分钦佩。后官至兵部尚书,《明史》专门记载了他的传略。

  老百姓不单尊敬这位父母官,对他的爱妾黄月容,也十分敬重。而黄月容冤死于一场谋杀的故事,更令人惋惜。

  传说,黄月容为扬州人,因貌美有才,被冯元飚娶为妾。来揭阳后,日夜助太爷理案,形影不离。冯太爷的原配夫人苏氏,为人骄横,她倚仗父亲苏台阁官威权势,一向有恃无恐,见黄月容得宠,心中吃醋,十分怨恨。她趁冯太爷往潮州府公办之机,邀月容饮宴,将其毒死,并用剪刀毁其芳容。

  冯太爷回来,悲伤不已。在暗地里审问下人之后,得知月容冤死经过,因家丑不能外扬,在权衡一番之后,决定私下处置这宗命案。

  时近中秋,冯元飚遂以中秋之夜到榕江双溪嘴泛舟为借口,邀苏氏游赏双溪明月。船到双溪嘴,正值皓月当空,冯太爷拉着苏氏来到船舷,指着江中明月,语带双关地说:“不见双溪明月,难分世上清浊!”说完,用肩将苏氏撞下水中。

  冯元飚回城后,即修书上报苏台阁,说苏氏赏月失足落水身亡。随后,他把黄月容葬于黄岐山竺岗岩下,并建侣云庵(今侣云寺)供祀月容塑像。后来,又命人在马牙渡口建一雨亭,以便过渡前往黄岐山给黄月容扫墓时避雨和休息。

  黄月容墓和侣云寺,今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牙渡亭在民国十一年(1922)8月2日台风中受损倒塌,两年后椟松乡群众捐资重建,但后来又受因年久失修倒塌了。

  一桩家庭谋杀案,虽然都在隐蔽状态下产生和审判,却因为墓地、庵寺、渡亭等实物的存在,不再成为秘闻,在口口相传和再度加工过后成为传奇故事。

  对于这两个有关双溪嘴的故事,王增鹏分析道,沉船、出米应该是没有关联的,但人们不想追究或拆穿这个善意的谎言,就是赞同用这个故事来教育激发人们积极向善向上,同样的,在双溪嘴上判杀恶妇的故事,也是有着警示后人“恶有恶报”的积极意义的。

  岸景随江而立,公园成新地标

   清乾隆《揭阳县志》“两溪明月”图。阿 龙 截图

    明月公园上的万里碧道。郑楚藩 摄

  迨宋至清,双溪嘴四周江岸地带,均为沃野,就是清代采用白描勾勒留存到乾隆《揭阳县志》上的“两溪明月”图,也是写实记录了这番景象。

  据1990年《渔湖镇志》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京冈乡绅孙容光倡筑京冈堤,即从圆镜林(今京冈街道林厝村)至林西港止,长约7500米,高20米。这是渔湖都筑造的第一条河堤,然而这条大堤的东端在今林厝村南港河口处,位于林厝村东面的南河下游段双溪嘴没有修筑堤围,依然是“原生态”。

  新中国建立后,渔湖区人民政府带领群众于北河、南河筑起了大堤,并在南北河河岸筑起了25处涵闸,双溪嘴周边有3个:凤南闸(林厝村南港河口)、新路南闸(南河段)、东闸(北河段),双溪嘴西侧和北侧的河岸地带,从此开始有了大堤拱卫。

  此后近50年的时间里,在抗击台风、潮水侵袭中,人民政府不断对堤围进行加固、维护。虽然有大堤拱卫,但堤内依然是农田阡陌景象。

  1999年,揭阳市政府对市区南河、北河河岸(简为“两河四岸”)进行规划建设。2000年,市政府批准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城规局编制的《揭阳市区两河四岸景观规划》,在将护河大堤进行升级改造的同时,将堤内地带规划建设为景观风景长廊。2004年9月,临江南路从北河大桥向东推进,不久,其时的榕城段(北河大桥至榕东街道)河岸景观(临江南绿廊)建设和道路建设完成。临江南绿廊层层向其时空港经济区范围推进。

  2018年3月,空港经济区榕江新城滨江大道(环岛路)一期工程动工,这条路实际上是北河南岸的临河道路,从榕城区榕东街道至空港经济区京冈街道新路村,全长9.75千米,宽40米,双向4车道外加2辅道,总投资2.38亿元。2019年2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与此同时,北河河岸绿化景观也全部建成。2021年1月,占地面积约6亩的双溪明月公园建成投付使用。南河北岸绿廊也从渔湖码头延伸至此,至此,临江南绿廊与南河北绿廊在双溪明月公园会合。

  双溪明月公园有明月广场、体育公园、儿童乐园等设施,明月广场上的月亮雕塑更成为标志性的建筑物,许多游客到此游玩并拍相留念。

  双溪嘴江面宽阔,如同大海,加之涨潮时,海水会溯至南河、北河下游地带,因而炮台、京冈、凤美一带群众也多称此处江面为海,因古传苏东坡曾在南潮题下“海不扬波”四字,建设部门遂制作了书法家许集厚题写的“海不扬波”石刻,筑于双溪嘴大堤下的观景台上,成为一处怀古景点。

  双溪明月公园已然成为揭阳的一个新地标,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色彩斑斓的新时代文化,成就了她的灿烂。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