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由于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手捧书本安静阅读成为了许多人眼里一件“奢侈”的事,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设备日益普及,“听书”这种新兴、时尚的阅读方式受到许多市民的青睐。不用翻开书本,也不必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只要打开手机中的听书软件就能听小说、听散文等,听书这一“新阅读”的便利性给不少市民亲近书本有了新选择。不过,对于这种崭新的阅读方式,也有市民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有独特的魅力,是听书方式无可比拟的,还有的市民担心用耳朵听的阅读方式会让阅读肤浅化,让人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衰减。

制图:陈燕銮
□记者 潘彬彬
用耳朵“阅读”渐成时尚
清晨,手持牙刷认真刷牙,旁边摆放的手机正在播放一本武侠小说的内容;中午,一边料理午餐,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三体》书中的故事;上下班途中,习惯性地打开音频APP,听着育儿书籍,学习育儿知识……对于上班族小吴来说,像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听书让她学习、工作、生活都不误。
小吴告诉记者,自己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的,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家里囤的一堆纸质书都落了灰。在朋友的推荐下,小吴接触到一款十分火爆的音频APP,发现听书方式很适合她,于是她开启了付费听书的生活,利用开车出行、运动健身、做饭、睡前等时间,通过听书来获取知识或者消遣时间。
从事教育工作的晓婷也是听书一族,在学生时代她一直保持着每星期一本书的阅读量,但自从结婚后,特别有了孩子,她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什么比手捧一本纸质书享受阅读的时光更幸福的事情了,但是忙碌的现实让阅读变得十分奢侈。”晓婷说,为了不挤占工作和生活时间,她就利用做家务、上下班通勤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用耳朵听代替眼睛读,目前她在手机上下载了3个音频APP,每天保持1~2个小时的听书时间,已经听完了三四十本书,包括哲学类书籍、育儿书、悬疑小说、经典著作等。“现在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听书,相比以前没事刷手机看小视频的生活要充实许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听书成为许多人的阅读新方式,让他们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随时想听就听,最大限度满足自身阅读需求。
有赞有弹争议多
听书方式的逐渐兴起,改变了部分人传统的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但面对这种新潮流,不同的市民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听书方式可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读书需求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碎片化时间更有价值,也有部分人认为有声阅读是囫囵吞枣,会让人失去主动阅读获取知识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事文字工作的李先生表示,忙碌是当代人生活的常态,要拿出大块时间去阅读并不太现实,但人们对学习的需求又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听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解放眼睛和双手,还能不受环境、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实现阅读愿望,而纸质阅读就不一样了,需要专门的阅读场景,不像听音频这么容易做到。市民王女士也持同种看法,她认为听书方式有着获取方便、资讯量大、选择性多的特点,人们在接受程度上相对轻松,是不少忙碌的年轻人获取知识和信息最便捷的手段。
虽然听书方式越来越受追捧,成为一种新的阅读“姿态”,但也有不少喜欢阅读的市民对这种用耳朵“阅读”的方式表示担忧。市民黄先生坦言,相比听书,他更喜欢阅读纸质书,一方面便于划重点、做标记。另一方面,阅读纸质书可以更专注地享受文字带来的独特体验,不容易走神,而听书一般都是一心二用的阅读场景,要耳朵听取书本内容,手上干着其他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可能会导致阅读肤浅化。
“传统纸质阅读给读者带来的思考力是听书方式无法比拟的。”尝试了一段时间在音频APP上听书的杨小姐说,就她自身而言,通过耳朵“阅读”,那些文字完全无法入心入脑,往往是“听了个寂寞”,而她更喜欢纸质阅读,就在于纸质书本的触感和油墨清香更能带动阅读兴趣,同时获取知识能更系统,思考更深入。她认为,虽然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等新媒介给人们的阅读带来更多便利,但是人们不能过度依赖或者只选择听书这种方式,还是需要传统的用眼阅读,用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最好的状态就是两种阅读方式互相补充,让阅读既有深度也有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