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密克罗尼西亚…
·习近平向康复国际百年…
·攀“高”逐“新”立潮…
·多措并举推进财政领域…
·学好用好权威教材 凝…
·稳步推动职权下放 保…
·助力“揭阳罐头”扩大…
·打响特色品牌 助力…
·为家政人才搭建交流学…
·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能…
·传授家教经验 培育…
·点亮青春梦想 汇聚…
·用耳朵“阅读” 市…
·“龙舟水”模式开始
·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
·绿美初夏
·微话题
·专版
·湖南长沙“4·29”…
·4名中管干部因长沙“…
·湖南严肃查处长沙“4…
·中国羽毛球队实现三连…
·惠来县自然资源局国有…
·乡音无改 故土难忘
·古诗词里的梅雨
·深挖非遗价值 助力乡…
·一谜制猜四法门
·归来陶然依旧
·烙在书信上的宋代士大…
·浪漫游侠的超越与痛苦
·【新书荐读】
·德楼畅想
·金色的家乡河
·“老农”的父亲
·“智能电”赋能乡村振…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归来陶然依旧

时间:2023/5/22

 

  《荷锄带月归陶然》

  王增鹏 著

  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23年4月

  □阵 风

  我一直以为我对增鹏兄很了解很熟悉,是的,他擅诗文,作楹联,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制作灯谜,研究《周易》,下棋,打乒乓球,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才子……可是,直至现在读了他的散文集《荷锄带月归陶然》,才知道从前我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

  (一)

  应该说,这个集子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当属《打工记》这一篇(其次是《锄头赞》)。是不是可以这样想象:增鹏兄是在一个周围一片宁静的夜晚,在饱含深情眼眶盈满泪水时完成这篇文章的写作的。因为,我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几次感到喉头有些异动,不得不几次停下来,然后想象着增鹏兄打工时的情景。我甚至联想到了夏衍的《包身工》和老鬼的《血色黄昏》。

  我与增鹏兄属于同龄人,读他的文章也许更易引起共鸣。读《打工记》,深知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在高考落榜以后是怎样的心情,更深知回家种田的滋味。1981年9月,我去新华中学补习时,班主任谢鹤林老师对我们说:“高考是吃干饭和吃稀饭的分界线!”他的意思大家很明白:只有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你才有干饭可吃,你才有出头之日。我很庆幸生长在一个虽穷但极重视文化的家庭,除了寒暑假回家帮忙干点农活,其余则只管读书,所以在应届毕业之后还能继续补习,直至考上大学。

  读书虽苦,如宋濂当年求学“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比“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怎么说都会好受,且乐在其中。

  增鹏兄早年没有多少幸运,高中毕业后,读书竟成一种奢侈。为了生存,他只得外出打工挣钱,而刚走入社会,未真正找到工作,便遭遇讹诈、受尽欺凌;除了累,还受骗,打工时,受伤既得不到及时医治,又未能得到补偿;打工路上,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历尽坎坷。

  虽然受尽千般苦,历经各种磨难,但增鹏兄对社会、人生,却更显出宽容与大度、平静与豁达。如果不了解他这些经历,你也许以为他是个生活无忧虑顺风顺水的阔少,因为他平时总是以一张笑脸待人。

  有时候,真的应该感谢生活,感谢苦难的生活。苦难的生活总是教会人们如何面对一切!

  当然,并不是与增鹏兄有相同经历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好歹算是一个读书人,尽管遭遇几次落榜,但求知的欲望和想读书的冲动不时在脑海中生成……多读些书总比那些被几则由乡巴佬自编自讲的三级故事馋得口水直流的可怜虫丰富得多。”(《打工记》)这是增鹏兄区别于其他打工者的不同之处。正因为读书,才让他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总有风风雨雨,总有挫折,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低头,要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萎靡不振是没有出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更是透悟人生哲理:落榜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志。

  正因为增鹏兄从不放弃学习,才迎来他人生跃升的契机。他的书信(准确地说是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得到了当时区领导的赏识,从而使他迈向从政的道路。

  (二)

  读增鹏兄的文章,不管是《打工记》,还是《发现揭阳之美》,抑或是议论文部分的《坏习惯之害》等,从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是一股股正气!尽管他早年的经历那么曲折,但他的文章对社会、对人生、对朋友丝毫没有恨、没有怨。这是具有较高修养的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他对于家乡的爱,是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的。除去“闲言碎语”部分,增鹏兄的大部分文章几乎都与家乡有关。

  当代人,也许是由于生活所“迫”,要么通过读书,要么通过经商,要么从戎,年轻时就远离家乡,而家乡也就渐渐陌生了。一旦陌生,何来乡愁?而增鹏兄尽管早年外出打工,却一头睡在工地,一头梦着家乡,心安何处,吾乡最美。

  在《发现揭阳之美》这篇散文中,他全面介绍了揭阳之美美在哪里,即使是从未到过揭阳的外地人,只要读了他这篇文章,就能对揭阳有个大概的了解,可能会急切地想到揭阳来走一走、游一游。

  对于生活在揭阳的人,也许早已对这座城市熟视无睹,但增鹏兄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揭阳的古建筑、学宫、戏曲、工艺、语言等等,无不欣赏之极。

  没有爱乡情怀,难以如此熟知家乡,更谈不上礼赞!

  虽然一些乡愁再也找不到,但于增鹏兄来说,是十分理解的。他在书中写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美的不断发现与创造,揭阳之美也随之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他更希望“揭阳之美逐步为世人所理解、所钟情、所爱恋、所颂扬。”(《发现揭阳之美》)

  (三)

  在增鹏兄创作的作品中,如果要找一篇最能体现他的人品和文品的,当推2004年入选第二届老舍散文奖的《锄头赞》。文章虽不长,但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增鹏兄对于人生的觉悟与认同。同时,文章语言质朴、充满哲理,显示出增鹏兄为人的特性和品格。

  锄头虽为普通之物,只是乡下农活之工具,但在增鹏兄笔下,锄头富有“五德”:仁义礼智信。锄头的刚毅果敢、默默奉献、从不索取,不正是创造生活、创造历史的普通人民群众的品格吗?

  在一般人眼里,这很不起眼甚至不屑一顾的普通之物,却是增鹏兄大加礼赞的对象。而且,他把锄头精神上升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

  增鹏兄对锄头的礼赞,映照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正是“文如其人”的具体体现。

  (四)

  在“闲言碎语”这一章节中,增鹏兄依然显示出为人为文的品格。不管是对政府的建言,还是与人心灵沟通,或者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批评,他都是十分谦逊、真诚的。他所论之“道”,全是正道。青少年读他的文章,可能会少走弯路,更不会走邪道;我读他的文章,总会受到启迪。

  这些短文,也显示了增鹏兄宽广的知识面和参悟人生、彻解问题的深度。

  在我心中,增鹏兄是一个才子。仅从这部散文集中,我们无法了解增鹏兄的全部人生,但却能从中得到颇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管经历什么样的挫折、苦难,都要善待自己,热爱生活,快乐地活着,渡尽劫难,归来陶然依旧。

  如果与史铁生比,我们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如果与王蒙、张贤亮、刘绍棠他们比,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太顺畅了。而他们终成大作家,为我们奉献出许多优秀作品。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一旦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一点小挫折,就心情郁闷,就觉得压力巨大,甚至患上抑郁症,更为糟糕的是自寻绝路。

  读一读增鹏兄的文章,相信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