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密克罗尼西亚…
·习近平向康复国际百年…
·攀“高”逐“新”立潮…
·多措并举推进财政领域…
·学好用好权威教材 凝…
·稳步推动职权下放 保…
·助力“揭阳罐头”扩大…
·打响特色品牌 助力…
·为家政人才搭建交流学…
·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能…
·传授家教经验 培育…
·点亮青春梦想 汇聚…
·用耳朵“阅读” 市…
·“龙舟水”模式开始
·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
·绿美初夏
·微话题
·专版
·湖南长沙“4·29”…
·4名中管干部因长沙“…
·湖南严肃查处长沙“4…
·中国羽毛球队实现三连…
·惠来县自然资源局国有…
·乡音无改 故土难忘
·古诗词里的梅雨
·深挖非遗价值 助力乡…
·一谜制猜四法门
·归来陶然依旧
·烙在书信上的宋代士大…
·浪漫游侠的超越与痛苦
·【新书荐读】
·德楼畅想
·金色的家乡河
·“老农”的父亲
·“智能电”赋能乡村振…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古诗词里的梅雨

时间:2023/5/22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中的景语,也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词人用江南梅雨时节的景色为喻,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天地间到处弥漫着的愁情。尤其“梅子黄时雨”句,倍受后人称赏,词人也因此得了个“贺梅子”的别号。

  “梅子黄时雨”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梅雨,也叫“霉雨”,指的是每年初夏,出现在江淮流域内和华南的一种大范围的阴雨天气。现代气象学研究表明,在南方暖湿空气势力不太强的年份里,暖空气没有力量把冷空气向北推移,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和华南一带就有一定的交汇时间,从而形成梅雨。

  当然,古人并没有天气分析这门学问,他们只能根据物候和体感来判断是否有梅雨。宋代理学家张敬夫曾写过一首《初夏偶书》,开头两句便是“江潭四月梅熟天,顷刻阴晴递变迁”,写的就是湖南衡阳在农历四月出现的梅雨天气。诗人不仅抓住了“梅熟”的物候特征,也写出了梅雨季节时阴时晴的天气特征。相对于衡阳,广西柳州纬度更低(更靠南边),梅雨时间就会来得更早,所以柳宗元在《梅雨》一诗中就点出了柳州梅雨会出现在晚春:“梅熟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诗中的“苍茫”,和贺铸《青玉案》中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简直就是异曲同工和不谋而合。

  梅雨天气最突出的特征是高温高湿。瘐信的《奉和“夏日”应令》就写出了这种特征:“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前两句写湿热天气和昼长夜短,后两句则直接写梅雨时的物候和气候,从而也间接告诉人们:麦熟和梅黄意味着收获,湿热和梅雨又算什么呢?

  不过,若梅雨出现较早且持续时间长,此时冷空气势力较强,给人的感觉则是“寒”,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就写出了这种感觉:“梅雨时节怯单衣,五月吴江麦秀寒。”确实,即便是芒种之后,即便是在江南苏州,如果梅雨连降不停,人和小麦都会感受到一种寒意的,这就是古人说的“黄梅天寒雨水多”。

  梅雨时间长降水量多,不仅给人一种寒意,甚至会酿成沿江地区的涝灾。相反,如果南方暖湿空气势力强盛,那么冷空气很快被推移到北方,冷暖空气“交锋”的时间就短,梅雨就不明显,甚至是“空梅”。古人虽然不知道这个原理,但感受过“空梅”的气候。“黄梅时节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南宋·曾几的《山衢道中》,就写出了这样的“空梅”。

  梅雨也是可以预测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预测梅雨的天气谚语,如“春暖早黄梅,春寒迟黄梅”,又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

  霍寿喜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