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佾生
十座板屋,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分布在山腰空地上。房子周围,借势造景,利用原有的树木花草,稍加整修,架棚围篱,铺板筑台,门前卵石延幽径,屋后藤蔓爬绿墙,园内瓜果飘香,邻里鸡犬相闻,青山立屏,碧池涵幽……
这一处世外胜景,就是朋友阿丰营建的蜘蛛岭山野农庄。板房虽条件简朴,但这里一众生活设施齐全,环境清幽雅致,实是清静的避暑好去处。
炎炎夏日,和两位同事来这里做客。园区入门处,小犬摇尾引道,高台上一中年妇女正在打扫卫生,见阿丰带我们前来,热情招呼我们上去喝茶。我们谢过大姐,直奔阿丰住处。屋外竹棚下,现成的茶桌茶具,邻居一高瘦男人手提大剪刀,正忙修剪花木,见主人前来,高声说茶炉火刚起,马上可冲茶。坐下抬头,棚上百香果颗颗下垂,浑圆油亮,茶未饮,已觉口舌生香,喉润齿爽,凉意顿起。
酷暑时节,很多城市人纷纷来到乡村山野寻找消夏纳凉之地。这处山野农庄不失为避暑的理想之选。这里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租客们不惜驱车几十里路,到这里避暑,就是奔着山间清新凉爽的空气,远离尘世喧嚣的静谧环境而来的。
想起儿时农村夏夜的生活场景。
村前一晒谷埕,每当夏天夜幕降临,一群孩子都会早早地划定“领地”,清扫干净,提来池水冲洗降温,稍后铺上草席或木板,晚上我们就在这里过夜。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孩子们把衣服一甩,纵身一跃,倏倏地钻进池里,或竞赛游泳,或竞赛潜水,或打水仗,不玩累不起。腻了,爬上埕面,做游戏,疯玩一身臭汗,又跳进水里泡个够。夜深了,躺下,望着满天星闪耀,偶见流星划过,萤火虫在身边曼舞,仿佛星星轻坠,伸手可摘,此情此景,梦幻而柔美。或许是玩累了,或许是湛蓝的天穹像母亲深情的眼眸,安抚孩子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很快,我们就枕着美梦入睡。
夏天傍晚我喜欢到莲田边散步。杜诗曰:林深留客住,荷净纳凉时。这处位于国道两旁的几千亩莲田,一望无际,绿波接天,风过处,绿浪翻滚,幽幽荷香沁入心脾,再热的天,也能使人爽透肌肤,凉彻肺腑。最妙时当是一场夏雨过后,经清洗过的荷叶分外洁净,更加苍翠欲滴,娇嫩可人,荷叶上雨珠滴溜溜地滚动,再现了苏轼笔下“琼珠碎却圆”的美景。一碧万顷的绿荷上面,远远近近,荷花亭亭高耸,或含苞静立,或笑脸迎人,忽见白鹭低空掠过,画面霎时灵动飞扬,醉人心魄。这一日,有幸遇见二位年轻母亲带着两个女孩子,身着汉服,正在田头手拈荷叶摆出各种动作拍照。穿古装的女孩子,让人顿生穿越之感,把人带进唐诗的意境之中,眼前仿佛看到采莲戏水的唐朝姑娘款款而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在如此诗意美景面前,你的心还能燥热吗?
其实,只要心足够静,足够“空”,消暑又何必到户外?白居易就曾说:“何以消烦暑,端坐一室中”。此刻,我就闲坐客厅,手捧《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就着一杯香茗,静静品读。陈行甲精彩的人生故事,尤其是他深受母亲影响,一生孜孜以求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的悲悯情怀;其淡泊名利,放弃名位,投身公益的博爱精神;其在不同阶段都力求做到极致的人生追求;其做官为百姓谋福利,一身正气坚决惩贪治腐,“明德为公”的从政理念……透过他如秋日天空般明净空阔的心境,吹来阵阵清凉之风,让读者的灵魂得到涤荡和震撼,让人浑身像被一股清泉浸润过般凉爽通透。
读书,读一本好书,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原来也是消暑纳凉的好办法。
燥热,不仅来自体外,更来自内心。诚如白诗言: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若心都被“长物”挤满,“清风”无从吹进,凉从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