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少明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风景这边独好。赴会昌红色之旅,探寻红色印记,寻找伟人笔墨的芬芳。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1934年7月23日黎明前,伟人毛泽东登临位于会昌县城北边的高峰岚山,咏创了千古名篇《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红色是最亮色,是历史,是人物,也是文化,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和精神。会昌曾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伟人皆在会昌留下他们的光辉足迹。中共粤赣省委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邓小平同志旧居、王良事迹陈列馆,一处处红色记忆,旧址停脚步,缅怀意,忆峥嵘岁月,聆听红军历史,“为有牺牲多壮志”,激情澎湃,励志人生,薪火赓续,奋楫笃行。
一种亮色,叫红色;一个地方,筠门岭。在这里,览独好风景,添家国情怀。探访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暨邓小平旧居。1932年5月,时年28岁的邓小平奉命由瑞金县委书记调往相邻的会昌任县委书记。1932年6、7月间,党中央和江西省委又决定在会昌的筠门岭成立管辖会昌、寻乌、安远三县的中心县委,并成立江西军区第三作战分区,邓小平就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兼江西省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着邓小平同志的革命事迹,读懂“一碗清茶话迎送”的“改作风”“共产主义星期六”的“讲奉献”“苏区干部十带头”的“作表率”内涵,触摸着泛黄的图片、老旧的陈设,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桃园小寨,一个最能勾起乡愁的美丽乡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在心中存一份美好,就如那些寄情山水的古诗一般,这份美好总能令人神清气爽,总能令人陶醉其中,心生温暖。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在山林间的古道,忘路之远近,走进永隆乡,佛云山中,空谷禅韵,内心收获了无上的喜悦与洒脱,悠然自在,画中有诗。在见山·茶香里,竹门庭院,三二知己,品茗甚欢,山村小寨,鸡犬相闻,池塘边,鸭戏水。门阶而坐,抽烟望远,雨后层峦,雾飘如带,清新自然,静谧恬美,守拙归园田,恍惚间,如近距离接触且与陶公展开深度对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一方水土,一种人文风景。赶个早,骑车兜风,寻人间烟火,摄市井百态。集市早圩,满街飘着客家乡音,客家音略听一二,早摘鲜菜,成熟南瓜,还有叫不出名的野菜,勤劳的阿婆们自家种的农家菜,有机,绿色,天然,无公害,还沾着泥土的空心菜让人迫不及待的想买上一把呢。砣不离称,秤不离砣,看惯了电子秤的你还认识这个称不?你买我卖,讨价还价,好生热闹,真实写真。旅行途中用相机刻录时光、行摄乡土、看古村镇,平凡的生活风景无需华丽只需熟悉。或许那时候,圩,将只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代表乡愁的一张照片而已。
一路走来,领略交相辉映的“古色、红色、绿色”,古今人文之美在会昌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正绽放出别样的美,美丽会昌“风景这边独好”写下生动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