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锐勤
都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而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随着潮人将生意做到全世界,潮州工夫茶也在五大洲生根发芽,那工夫茶在潮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在潮汕,“茶米”是一个词组,以茶为米,茶相当于米,甚至“宁可食无米,不可食无茶”。
古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部分潮汕人却是茶柴米油盐酱醋,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优哉游哉的食茶,丝毫不顾忌空腹食茶可能带来的“茶醉”。潮汕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海风大、湿气重,人需经常止渴、解暑、降火,然而,潮汕人一天的主饮水是“茶水”,而非温水。潮州菜被誉为最好的中华料理,无论海鲜还是牛肉,都容易导致肥胖,但潮汕肥胖者较少,其中饭后以单丛为主的乌龙茶起到解腻减肥的“刮油”疗效。由于茶叶消耗量大,潮汕成为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我作为一名在汕头成长、在广州生活的潮汕人,如果在外奔波,或长假旅行,回家第一件事必是泡茶,食茶成为身体的条件反射。
如果说“身体茶”是客观需求,那“家庭茶”则是习惯使然。
小时候的夏夜,南风凉哩哩,一家人搬桌椅、茶盘和风炉到外埕(院子)食茶,有时邻居也会过来凑“闹热”,一泡茶从厚冲到薄,“食、食、食”声不断,大家“从暹罗诐到猪槽”(没特定主题的闲谈),直到“听取蛙声一片”,才纷纷离席回屋。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每次我都是“风炉县长”。潮汕人喝工夫茶的规矩是主人须亲自冲茶,要么是辈分比你低或和你同辈的人冲,要么你冲,但不能让长辈冲。敬茶的规矩是“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得先敬客人,然后家中长辈,最后“柜长”才能喝,否则会被认为“蛮主欺客”或“待人不恭”。
如今在广州生活,仍是饭后一泡茶。在工夫茶礼仪的耳濡目染之下,潮汕人注重尊卑有序、“行孝”父母、夫妻和谐的家庭观念得以传承,这可能也是潮汕地区离婚率全国最低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家庭茶”是潮汕人家风传承的载体,那“工作茶”则是潮汕人驰骋商界的利器,“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
近代以前,潮汕“三山六海一分田”,人多地少,迫使潮汕人“种田如绣花”,精耕细作的传统同样运用到潮菜、潮绣、木雕、工夫茶等方方面面。至今,无论田间地头,还是渔船码头,仍随处可见一群人劳作之余在食工夫茶。
汕头开埠以后,潮汕人外出做生意者渐多,“过番”(下南洋)是其中最突出的群体,也将工夫茶文化传播到世界上“有潮水的地方”。在潮汕人的观念里,如无工夫茶陪伴,干聊等于尬聊,而热情的工夫茶可俗可雅、可严肃可轻松,融合实用性与审美性,可将气氛保持在一定的热度。
潮汕人的生意经可理解为 “在食茶中诐生理、在诐生理中食茶”(潮语“生理”意为生意),向往一种无需面红耳赤“大声迫喉”(争执吵闹)就实现共赢的成就感,一种“在食茶中顺道将生意做成了”的从容感。
如果说“工作茶”是带着目的和任务来的,那“社会茶”则纯粹为了消闲和娱乐而来。
潮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以茶馆命名的店面不算多,至少数量比成都少。然而,潮汕人“热心”(发自内心的欢迎),“有闲来食茶”是口头禅。行走在街头,只要想食茶,随时可进店铺向主人讨杯茶喝,店主也大多会在“铺头”请过路者进去食茶,而这与生意成败无关,与“茶薄人情厚”的为人处世态度有关。
乡间还往往有专门的“闲间”(乡亲闲聊之房间)或“弦间”(演奏潮乐的房间)供众人做茶余。在氤氲的茶汤里,“闲间”听“讲古”,“弦间”听“锯弦”,是很多潮汕人童年的生活。所以,潮汕的每个店铺也是一个茶馆,甚至每个家庭也是一个茶馆,实际数量又比成都多得多。
2019年汕头国际马拉松赛,沿路不少市民泡工夫茶款待参赛者,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以工夫茶为补给点的城市,这个补给点不也是一个露天小茶馆吗?这杯小小的工夫茶不也透出浓浓的人情味吗?
在潮汕,无处不茶、无时不茶、无事不茶、无人不茶,在工夫茶的慢生活里,实际展现的也是一种“精神茶”的功能。古代文人十大雅事,但到了潮汕读书人这里,所有的雅事都可交融在“坐书斋、哈烧茶”中。
夜深人静时,在一杯杏仁香的锯朵仔里慢品细酌,千疮百孔的心得以修修补补,“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林大钦在《斋夜》中所说:“扫叶烹茶坐复行,孤吟照月又三更。城中车马如流水,不及秋斋一夜情。”潮汕人的“精神茶”,不也是“灵魂茶”吗?
进入互联网时代,潮汕人的茶生活也有所变化。以前是凤凰单丛为主,大红袍、铁观音为辅,现在龙井、普洱、黑茶、白茶等也渐入视野,食茶更多考虑“适体性”;以前是若深杯为主,如今有些场合不具备,用简易茶杯冲、用玻璃杯盛、用保温瓶装等也多样化,食茶更多考虑实用性;以前是原味茶为主,现在为适应年轻人喜好多元化,鸭屎香牛乳茶、柠檬茶、糯米茶等创新层出不穷,食茶更多考虑时尚性;以前是三茶杯为主,如今为满足干净和卫生的需求,采取各自“认杯”而非三个茶杯大家轮流喝的方式,食茶更多考虑健康性。
工夫茶虽形式在变,但仍“形变神不变”,其背后呈现出深厚的“和、敬、精、乐”的茶道文化。其中,“和”是最终的精神追求,既要茶事和谐圆满,也要人心平和自在。“敬”是冲茶人与食茶人的修养展露,既要敬天敬地,也要敬人敬客。“精”是工夫茶茶艺特点的综合体现,既要器具精致,也要泡法高超,还要喝法递进。“乐”是整个茶事过程的精神享受,是工夫茶的灵魂。
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潮州春思·其六》中写道:“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用文化反哺技艺,用技艺充实茶道,潮州工夫茶仍在茁壮生长中,因此也才被称为中国茶道的“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