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兰
当车拐进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再穿过蜿蜒山道时,关于这片印象中茶事芬芳的山山水水便在我们的眼里次第开放。尽管与很多年前我看到的在建中的模样相比,它被开发的痕迹已日趋明显。所幸的是,在这样的夏日里,它依山傍水、花香鸟语中一碧千里的沉静与距离感,还是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深闺女子临窗遥望的朦胧与美好……
大南山八国风情旅游度假区因为是创始于1960年的“广东省大南山华侨农场”,当时,为了安置来自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泰国、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归国侨民3600多人。而正是这些归侨把异国的文化习俗也带到了这里,与当地的文化习俗交流碰撞在了一起,并形成了一种很有特色的华侨文化。
这些独特的华侨文化在景区里那一座座充满东南亚风情的建筑里便可见一斑了,不管是饮食、休闲娱乐等等无不让人既有种置身于异域但又不觉得是穿越的错觉,身临其境又真实自然。比如景区里的文莱船宫、新加坡鱼尾狮、巴厘岛游客中心、越南茶苑等,其间流溢出来的独特的习俗文化都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还有它种植着八国的树种而成的连片观赏林,更是让人身“林”其间每每产生绿野仙踪之感。不过,它连绵起伏的茶园,更是在千里飘香中,让人蓦地如坠原生态里的神清气爽……
一路上,走过雅静小径花木护疏、走过瓜果层层叠叠的暗香盈袖,走走停停,凉风习习薄烟缭绕中,夏的深处,大人和小孩都如雀跃的小鸟,蓝天丽日之下,那笑声如翅膀,透明光亮,时不时斜斜掠过风的脸庞。此情此景,又何尝不是另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呢?
穿过洁净清幽的小径,我们来到了茶山下,抬头一望,哦,茶壶!漫山遍野的绿中,一个半倾着的硕大无朋的茶壶,气定神闲旁若无人地汩汩流淌出它与世无争的气度。尽管,多少人历经此地,目光所及之处,定会在瞬间被那捧清泉洗涤滋润,可它依然是那么不事张扬,一副宠辱不惊不卑不亢我行我素的样子。
茶壶不远处,整座用竹修建的茶苑,就处于茶岭的顶峰,别致的造型如茶壶盖又如一顶年代久远的大草帽,于蓝天丽日之下云淡风轻着古铜色的沧桑,更是让人仰头间,心生向往!薄烟缭绕中,这般的清水淡茶这般的静好这般的隔世,怎仅仅是一个“淡”字所意会得了……
一时间,所谓的世外的桃源所谓的东篱临风所谓的隐逸意境……我想,在我的心中也应该是如此吧?
想着间,我们已来到了茶苑中。规模不大,游客不多,装潢也绝比不上正规茶馆那般把情调做到极致的、独具匠心的典雅秀气甚至古香古色,但,不知为何,却让我莫名想到了“真水无香”一说……
很简朴的场景里,哦,还有那新摘的茶叶、新烘出来的茶,还有一种是炒出来的,称为炒茶……
满山的茶事、满屋的茶香,蓦地,竟然就想起“醉茶”一词来,不是说,茶是“淡”的么?我怎么也被这淡的物事给陶醉了呢?
山风阵阵掠过,一大群大大小小的茶客,竟也品得不亦乐乎。至此,遂想起那个唐代诗人因著有《茶谱》而被世人尊称为“茶仙”的卢仝,他那首写出了新茶给人美妙意境而成为千古绝唱的《七碗茶歌》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只是,这首诗中的美妙意境,今天,不知我们能有幸喝下多少?
莫名地想起了我那个喝了一辈子茶的奶奶,记得她生前最爱念叨的一句话:茶三酒四行走二,那意思就是说,在一起喝茶的人数贵不在多而在于“精”,而对这“精”,我的理解可能就是那为数不多一起喝茶的人,不仅懂茶也对一起喝茶的人的彼此懂得吧?但却是一种状态一种意境,刻意不来。而生活中,一个人的茶,同样也有人能喝得斑斓旖旎芬芳四溢……
所以想想,当一个人,能在一盅茶中走向了自己,你对岁月你对生命,又有何求又有何冀?
就如此刻,你又何求又有何冀?想着间,茶岭,已婉约朦胧在那一片绿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