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科医生在为患儿进行康复训练。通讯员 摄
□记者 张夏阳 通讯员 卢晓波
无拘无束地生活是每名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然而,有一些不幸的孩子,却要为此拼尽全力;他们因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姿势异常而被称为“慢天使”,医学上的叫法则是“脑瘫儿童”。如今,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不幸患上脑瘫的孩子,已经有了更多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的关键。
小安(化名)是双胞胎早产儿,出生后,作为哥哥的小安却被诊断为:超低体重儿、急性肾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育迟缓等。这对小安的家庭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后来,小安被家人送至大城市的医院住院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出院。随着时间推移,家人发现1岁的小安生长发育各项指标都比别的孩子慢,坐着的时候坐不直、坐不正。看到同龄的孩子都在健康成长,小安的父母十分焦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他们把小安送到市中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运动障碍性脑瘫”,小安被收入该院康复科接受治疗。
据了解,运动障碍性脑瘫,主要表现以运动障碍为主,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目前脑瘫的治疗以康复为主,以解决患儿的运动发育落后、异常姿势矫正、认知发育落后等问题。市中医院康复科针对小安的情况制定了专门的治疗方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小安接受治疗期间,其父母积极配合,认真按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带孩子接受康复治疗,小安的病情逐渐好转。在康复治疗中,小安又不幸出现“脑积水”症状,在外院做完手术后,才继续到市中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此时的小安只有23个月大。
市中医院康复科的医师团队重新为小安进行入院评估,对孩子的症状给予精准评定,此时的小安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功能等方面的表现,仍然与正常的同龄小孩有着明显差距。按照评估结果,康复科医师团队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了科学、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中医治疗:运用针刺、灸法等,刺激经络腧穴,中药汤剂治疗以“健脾养心”为主等。语言治疗:针对构音障碍进行口腔运动功能训练和发音训练等;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等。物理治疗:采用低频脉冲电等仪器刺激肌肉康复。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小安的运动功能有了明显提升,姿势和肢体运动大为改善,小安从之前只会腹爬(不会手膝爬)且坐不稳,康复到可以走路甚至上下楼梯;语言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能进行沟通互动。看着小安一天天好转,其家属和医护人员都感到非常欣慰。
市中医院康复科专家介绍,脑瘫并非不治之症,越早进行科学干预,恢复效果越理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3至6月大的婴儿时期是最关键的“发现期”,如果发现孩子的行为异常,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与此同时,还要关注脑瘫儿童心理健康,努力营造轻松、积极的生活氛围,让脑瘫患儿早日康复、健康成长、回归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