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冰雪产业激发体育强国…
·勇担先行示范的重任
·打造政务“软环境” …
·聚焦主责主业 助推…
·以为民办实事“温度”…
·用镜头捕捉揭阳的人文…
·“书香揭阳”让城市更…
·凝力聚势敢闯敢干 …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
·抓实抓细常规工作 …
·诚信揭阳之典型案例
·他把心思与辛劳揉进茶…
·春光无限好 踏青正当…
·春季踏青 花粉过敏需…
·灯火璀璨
·揭阳城隍庙会
·投身实践 专注科研…
·最小满月遇上元宵节,…
·新疆阿合奇县5.8级…
·俄乌和平难觅,欧洲为…
·美英空袭也门多地 …
·实现世乒赛11连冠
·坚持体育锻炼为什么这…
·市民购房越来越看重小…
·春节假期部分城市新房…
·近5年来最大幅度LP…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
·1月50城新房成交量…
·1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
·潮人正月营灯祈福
·团花剪纸贺新春送祝福
·促进文艺精品与文旅产…
·成语之龙
·在隐忍与低调中挤出一…
·中国天文五千年:仰望…
·爱出则爱长
·【新书荐读】
·番薯藤爬过的年月
·英歌赋
·半亩方塘
·虎头埔的窑火
·行走早春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潮人正月营灯祈福

时间:2024/2/26

  “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蝉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捶胸;二屏秦琼倒铜旗,三屏李恕射金钱,四屏梨花吸毒箭,五屏郭槐卖胭脂,六屏点将杨延昭,七屏张飞战马超,八屏孔明空城计,九屏李旦探凤娇……”

  中华民族有元宵赏灯的传统习俗,全国各地皆然。粤东地区虽属“省尾国角”,但赏灯之俗也不例外,潮汕民歌《百屏花灯歌》便记录了潮汕花灯的盛况。

  这 “纱灯” “吊”(挂)起来以供欣赏的,是固定的。“活灯” 是旋转的,也叫做“走马灯”。但更多的“活灯” 是人“擎”(kia5,骑)着、掼(guan6,赶6)着游街的,潮语叫做 “营灯”。

  在潮汕话中,“灯”与“丁”同音,人们在正月期间通过营灯赏灯的方式,祈求财丁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揭阳普宁大长陇万人营灯盛况。郑楚藩 摄

  古城张灯结彩。蔡烨华 摄

  挂男孙灯习俗。张声金 摄

  □林伦伦

  营灯成节俗

  “营” 者,周游也,是个古汉语词。《诗经· 小雅· 青蝇》:“营营青蝇。” 汉· 毛亨传:“营营,往来貌。”《广雅· 释训》:“营营,往来也。”《汉书· 扬雄传》“羽骑营营” 唐· 颜师古注:“营营,周旋貌。”可见“营”有往来兜圈的意思。有人认为 “ian5老爷” 的ian5 本字是 “迎” ,迎接、迎驾可以说得通,但“ian5老爷” 主要说的还是“游”,本字还是写作 “营” 更合适。“营标” “营锣鼓” “营灯” 都是周游、游街的意思,没有迎接的意思。小时候吃饭时,喜欢 “擎碗淖糜”(端着一碗稀粥)然后到小伙伴家一边吃一边玩儿,大人会教训说:“你勿碗糜擎了去营通街。”

  元宵灯作为潮人的一种节日习俗,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入民心,谚语中也经常出现。例如:云盖中秋月,雨沃元宵灯。

  元宵月正明,带鱼来看灯。

  前一句是气候谚语,总结的是气候的基本规律,说的是:如果中秋是多云阴天,元宵便有可能下雨。

  沃,潮音ag4(恶),被雨淋,说:“我沃着雨。” 也指浇灌,如 “沃菜” “沃肥”。这是个古汉语词,《说文 · 水部》:“沃,溉灌也。”清· 段玉裁注:“自上浇下曰沃,故下文云:”浇者,沃也。‘“《玉篇· 水部》:”沃,……溉灌也,沃同上。“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奉匜沃盥“ 唐· 孔颖达疏:”沃,谓浇水也。“《论衡·偶会》:”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醒世恒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如见日色烘烈,乃把棕拂蘸水沃之。“ 雨下也是自上而下,故淋雨也叫”沃雨“。明· 郑瑗《井观琐言》:”各处方言亦有暗合古韵者,亦有暗合字义者,吾乡……谓雨霖为沃,此暗合字义者。“上述义项,经籍及文学作品中多有用例。

  后一句是《十二月鱼名歌》之首句,说的是元宵前后正是带鱼鱼汛,带鱼当令,肥美可口。

  观灯遇佳人

  当然,关于元宵灯最为脍炙人口者,还是潮剧《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荔枝记》)中福建泉州帅哥陈三路过潮州府城恰逢元宵、观灯邂逅靓女黄五娘的爱情故事。明·嘉靖丙寅年(1566)刻本《荔镜记》有唱段唱道:“正月十五冥(mên5),厝厝人点灯……三街六巷好灯棚,又兼月光风又静,来去得桃(tig4 to5)到五更。”

  正是陈三在府城“得桃”(逷迱)观灯,才得以 “蓦然回首”,偶遇黄五娘于“灯火阑珊处”。

  得桃,现在福建、台湾闽南话区多写作“    迌”,是象意字;粤东闽语区多写作“踢跎”,是形声象意字,但“踢”字不太好读;我主张结合两地写法的长处,写形声象意字“逷迱”。

  现在各地的“营灯”习俗,还很兴盛,也不一定局限在元宵。揭阳市普宁的大长陇村正月十四夜营灯、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南砂乡每年正月十九夜营灯,村民们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提着灯笼游街,有的灯笼写着姓氏,有的就直接写着“人丁兴旺” “千子万孙”,他们以这种方式祈求新年人丁(灯)兴旺、五谷丰登(灯),场面喜庆热烈。航拍更是满乡灯火、异常壮观。每年的营灯,受到了年轻人的喜欢,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还吸引了外乡、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人机皆来,游人如潮、红红火火。

  灯谜添趣味

  赏灯、营灯之民俗,还催生了灯谜之民俗。一开始,可能是把谜语写在灯上,由游人猜射。中国猜谜的历史起源很早,但“灯谜”的历史可能是唐宋时代才开始的。据《武林旧事情 · 灯品》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

  现在,潮汕地区的灯谜猜射活动仍然十分活跃,不止于上元佳节,其他节日或者喜庆活动,也有设谜台、搭谜棚猜射者。但灯谜只书写于纸上,不用灯了,但灯谜之名不改。2008年,澄海灯谜就已经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 潮语还与 “丁”同音,所以旧俗家里“添丁”(生了男孩)便要到姓氏宗族祠堂向列祖列宗汇报 “添灯” (挂灯笼),这是一种引以为豪的“资格”,当然也反映了过去“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人丁兴旺、多子多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在粤东各地,更是坚守保持,为广东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潮人有“正想千丁,倒想绝种” 的谚语,用“千丁”和“绝种”来比喻事物的正反极端:谓“想”对了,做对了,就财丁兴旺(发达);“想”歪了,做错了,就什么都完了,而最严重的后果——那就是“绝种”。

  我想,潮人,也只有潮人,才能产生出如此重视人丁(人口红利)的智慧“潮语”!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