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惜君
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晓晴来访,带了一本书,说:“老师,这本书跟您的《只因有你》一样,写了很多作者和她的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我读了深受感动。特地带来给您看,因为作者的文风跟您颇为相似呢!”晓晴说的正是王悦微的《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
书的封面是粉色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正对着一株百合花托腮凝思,画面素雅干净,充满童真浪漫。封面下方有两行字:微博百万粉丝博主,知名语文老师,童真捕手王悦微全新作品……吸引我的不是“百万粉丝博主”的赞誉,而是“童真捕手”的称号,还有晓晴说的“文风跟您颇为相似”。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一共8辑,分别是“心理关怀”“行为指导”“情感启蒙”“课堂内外”“原生家庭”“亲子关系”“父母心态”“养育选择”,共48个教育故事。翻开书,第一篇便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讲的是一个叫潇潇的胖女孩非常乐意为老师做事,而王老师经常会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夹菜给她,还在她搬作业本进办公室时给她小零食吃。潇潇对老师观察入微,“王老师,我发现你今天穿了红色高跟鞋,这双鞋你上个礼拜穿过,礼拜二和礼拜三你穿的是黑色的高跟鞋,那双比较漂亮,还有一双白色平跟鞋你有两个礼拜没穿了。我还发现,你脚后跟贴了一个创可贴,你是不是因为穿高跟鞋把脚后跟磨破了?……”就这么一个小粉丝让王老师惊叹直呼:“天哪,你是克格勃吗?怎么对我了如指掌?”
读完此篇,我没有像文中王老师那样感到意外,只是嘴角上扬,想起我的教书生涯第一次带的班,想起班里的“潇潇”们。
34年前,我中师毕业走上教学岗位,任教一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班,54个孩子,那时的我才18岁,扎着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据说很好看。某天收到一张字条:“老师,我收藏着你的几根头发,都是从你的后背捡到的,我想把它们珍藏起来。那天我拿着头发想去照相馆过塑,可是师傅说不可以,那样的话,头发会融化……”写字条的是一位娴静的小姑娘,心思细腻,感情丰富,想把头发过塑一事让我深深震撼:孩子心中无小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和仿效的大人,是神!具有某种“权威”性,作为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这也许就是“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吧?
《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的故事里,有和老师斗智斗勇的孩子,有品学兼优的孩子,有相亲相爱的家庭,也有不那么完美的孩子。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也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欢喜有成功就会有遗憾。有幸福的“东东”,就会有不幸的“小天”。不管是哪一类学生,我和王悦微老师一样,同样都付出真心,只是仍然会有遗憾。这些遗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故事中的“小天”毕业十年后,王老师还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以至于发出这样的呼唤:小天,我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学校是社会的投射,不同的家庭会走出不同的孩子,而好的老师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遗憾变得少一些。
从教以来,我养成写教育随笔的习惯,2010年,我把自己的教育随笔结集出版,书名《只因有你》,该书收录了我的一些教育故事,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阳光下的康乃馨”。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信任和尊重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大人之间的交往要讲诚信和尊重,而学生更需要成人,尤其是师长的信任和尊重,老师必须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去引导、鼓励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了解、沟通、相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王悦微老师笔下的每一个孩子都散发着生命的光彩,我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时时得到共鸣。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可爱之处,只不过我们做大人的往往忽略他们的优点罢了。
掩卷沉思,我想到了许多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比如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淘气,是耐心地走近孩子,发现孩子的长处,扬长避短地教育,还是一味地阻止指责批评?再比如对有缺点的孩子、有缺陷的孩子、对某些学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去评价他,是关爱他、激励他、帮助他,还是冷漠他、排斥他?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的,活泼的,同样也是叛逆的,易受伤害的。是什么可以使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向上向善发展呢?我想这一定离不开爱的教育。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孩子就像幼苗,有爱做养料,它才能健康茁壮成长——爱出则爱长。
读完《一个很好很好的小孩》,我给晓晴发了这样一段话:每个孩子的心都是光明的,每个孩子的灵魂都是自由的。我们的教室里没有“坏孩子”,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