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向巴基斯坦新任…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
·党建引领乡村绿 聚…
·退役不褪色 基层显…
·“金护照”助力企业加…
·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
·凝心聚力共奋进
·画好最大同心圆 共…
·团结一心再进发 昂…
·交流经验共提升 比…
·高效汇聚智力资源 …
·展巾帼风采 绽税务…
·打造“健康树”特色品…
·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添新…
·古城艺韵展风华
·送餐途中别“任性”
·用法治力量守护“她”…
·护航上学路 校车“大…
·定格春天的美
·“清明蔗,毒过蛇”?…
·岭东画痴孙裴谷
·注重内饰打造 设计…
·理想MEGA正式上市
·车市快讯
·他携木雕龙亮相央视
·以独特视觉追寻天地大…
·让阅读的美好浸润童心
·成语里的春天①
·每个家庭里都有一根“…
·隐藏在日常深处的灵光
·春节不催婚
·美食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新书荐读】
·诗的国度
·最爱揭阳三月天
·海市蜃楼话澳角
·诗 歌
·人间烟火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隐藏在日常深处的灵光

时间:2024/3/11

 

  《日常的深处》

  王小伟 著

  中信出版社

  2023年11月

  □林 颐

  《日常的深处》,这本书就像作者“王小伟”这个名字的气质,朴实风趣、接地气。王小伟是北京的一名哲学教师,他每天在思考的“生命中的真问题”,所以,这本书又很深邃、动人,充满了思辨,引导读者去发现隐藏在日常深处的灵光。

  作为人类,我们需要的是生活,而不只是生存,因此,我们都是有思想、有感情地活着,而这思想、感情所牵系的,除了其他人,还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物件,正是寓于物件中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每个片段,从而形成了可以称之为“生活”的我们的日常。

  全书的基调是回忆性的文字,浸染着怀旧的思绪。“70后”“80后”“90后”读到这些文章,一定很有共鸣。比如,那时候的农村都是自建房,盖房上梁娶媳妇,全村一起来帮忙;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电视机陪伴了孩子的大部分童年;的确良风行一时,老板们爱把高档香烟装在的确良衬衫口袋里,借助这种面料的透光度来炫富;“巨机器学校”对于效率和“质量”的追求;港台影视剧里那些手拿“大哥大”穿行闹市的大哥和他们的小弟……

  透过记忆和共同经验,往昔岁月浮现眼前。在这些片段描写中,我们窥见了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的改变。物质文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幸福感”反而降低了呢?王小伟试图从“人—物”的关系中去解释这个问题。

  比如,老人爱囤东西是个普遍现象,而年轻人喜欢“断舍离”。老人们经常说,这些东西不要扔,以后还能用得到。但是,我们都知道,大概率是用不着的,放着只占地方,讨人嫌啊!我们也不爱听老人讲故去的故事,尤其那些饿肚子的往事。但是,刚刚过去的几年,恰巧用现实“教育”了我们,老经验有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我很喜欢王小伟关于老人的囤积癖的这段解释。他说:“对老人来说,旧物实际上是不是将来用得到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将自己看成一个有未来的人!”他说,每个人在生命意义上都是“老人”,因为每个“当下”都在过去,我们真正持有的只有“过去”。因而,我理解了这本书所流露的怀旧思绪,不是简单地怀念过去,而是在怀旧中寻觅当下通往未来的路径,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寻找一条出路。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物”的关系。

  这一刻,我想起父亲过世之后的那些天。按照风俗,家人需要将父亲用过的东西加以分类,有些与遗体一起焚烧,有些留作纪念,还有些需要丢弃。把那些零散的东西从柜子里、从各个角落找出来,集中一起摆放在客厅时,我曾经诧异它们的数量,那么多、那么繁杂,包括那些早就穿不下的旧衣服和过时的书刊,而母亲还知道,还记得过去的事情。她一边整理一边念叨着父亲从前穿着某件衣服去干什么事情了,父亲的那些老朋友,父亲的臭脾气,父亲和她吵过的架……那些只有她知道,而且记得那么清晰的故事。每件东西,都在父亲的生命里有过特定的位置和瞬间,而在他的生命消逝之后,还有人帮他记得。

  “你如何理解人,你就如何理解物,你如何看待物,你就如何看待人。”这就是王小伟所说的啊!

  王小伟的这部著作融汇了回忆叙事散文、社会学观察和哲学随思的写作特征。除了现象描述、事实铺陈、情感渲染之外,书中还有很多哲学层面的点睛、哲学家的语录。王小伟在序言里说自己有过把这部作品写成学院派理论分析的考量,我很感谢他没有这么做,能把哲学这把“屠龙刀”变作我们熟悉的“金针银线”,也有赖于王小伟幽默的语言表达。

  现在的这部作品,它让我觉得容易亲近,它让我自然而然地潜入“日常的深处”,去捕捉生命的每一次灵光。物品承载记忆的功能最终会超越、取代它们真实的或想象的功能,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在与物的交往过程中建构人的主体性,才有可能不为外物所拘,追求内心的幸福感,才有可能奢谈生活的意义。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