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
·忙趁春风植新绿 共…
·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
·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守…
·从春天出发 向梦想…
·“我们收获了信心和力…
·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
·铆足干劲 奋发有为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满足…
·浅谈单元学习目标导向…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函…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
·强化火源管控 做好…
·汲取榜样力量 提升…
·为“百千万工程”添“…
·栽下一片新绿 共建…
·春耕备耕正当时
·全力救助渔船生病渔民
·关注!2023年度个…
·富国强军固长城
·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国…
·夯实思想根基 坚定从…
·抓实役前训练 打牢…
·揭东区人武部召开20…
·韩国新型自行榴弹炮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
·孩子满口网络用语,家…
·穿了“隐形衣”的牵挂
·猜猜我有多爱你
·新能源股爆发 北向…
·首批10只中证A50…
·投资策略偏“进攻” …
·用德育铺就学生成长底…
·增强学生消防安全意识
·小小特种兵 童心向军…
·《南行记》
·美丽的草原
·南厝:忠孝传家六百年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孩子满口网络用语,家长该如何应对?
专业人士认为堵不如疏,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好好说话

时间:2024/3/12

 

  在尊重孩子、允许网络用语存在的前提下,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明辨是非,好好说话,在享受网络用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林 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词汇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其简洁、幽默、富有创意,深受未成年人群体的喜爱。有些孩子在平时交流中满口网络用语,使亲子间的沟通产生障碍,甚至在作业、作文中都会经常出现,家长为此深感不安和苦恼,更令家长担忧的是,孩子沉迷于网络用语,甚至使用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用语会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但又不懂得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对此,专业人士认为,孩子使用网络用语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堵不如疏,在尊重孩子、允许网络用语存在的前提下,家长要正确引导,让孩子明辨是非,好好说话,让孩子在享受网络用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孩子满口网络用语,亲子间沟通出现障碍

  “我孩子今年上七年级,性格较为活泼开朗,平时我在家跟孩子聊天,孩子开口就是‘666’。比如我问‘校运会你参加了什么项目啊,准备得怎么样了’,孩子就会说‘666’(很厉害、佩服等);又如我问‘会不会耽误学习啊,作业写好了吗’,孩子就会说‘放心,我很6的’;我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孩子会说‘666’等,这样的聊天让我哭笑不得、摸不着头脑。”家住揭东曲溪的林先生说,他孩子现在天天喊着“我是咸鱼”“我要躺平”等,开始他并不在意,最近发现孩子越来越拖拉、能躺着就不坐着、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他在检查孩子作业时,甚至发现作文中都会出现“童鞋”(同学)、“稀饭”(喜欢)、“7456”(气死我了)等网络用语,这让他很担心,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王女士则吐槽说,他孩子是高中生,最近他发现孩子天天一回家就躺着,吃完饭后又躺,早上也总是起不来,孩子自称“佛系”,日常的对话也是这句口头禅:“这次考得怎么样啊?”“不知道啊,我是很佛系的。”“你要好好努力了,高中是很关键的时期。”“我是佛系,高不高考都那样。”孩子在生活中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但又能够去做,可是对结果不尽如人意孩子也无所谓,对此她感到很担忧。

  生活中,一些孩子满口网络用语,不仅导致亲子沟通障碍,更让家长担忧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但又不懂得该如何教育孩子。

  六主因导致孩子满口网络用语

  孩子满口网络用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导致孩子满口网络用语有六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追求认同感与归属感。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们寻求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希望能够和其他同龄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网络用语的出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与同龄人交流、表达自我的平台,通过使用这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快地融入群体,并在同龄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受到归属感。

  二是叛逆与探索心理。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叛逆和探索的心理,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通过使用这些与传统语言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态度。

  三是从众心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同龄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的人都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孩子们为了不被视为“异类”,往往也会跟风使用,这种从众心理使得网络用语在孩子们之间迅速传播开来。

  四是简化沟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们在沟通时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网络用语往往具有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点,符合孩子们简化沟通的需求。

  五是好奇心理。孩子们的好奇心非常强,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让孩子们觉得很有新鲜感,符合孩子们天真自由的个性发展,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六是逃避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压力和困难,而网络世界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通过使用网络用语,孩子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现实,寻找一种心理上的解脱和安慰。

  堵不如疏,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

  那么,孩子经常满口网络用语时,家长该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建议。

  一、接纳与理解孩子。网络词汇是当代语言的一部分,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尝试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语言习惯,孩子的语言选择往往反映了他们的社交环境和兴趣爱好,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一些家长可能担心孩子使用网络词汇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长也应该看到,网络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而且现代社会的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同时,家长要充分理解冲突与代际差异,由于网络词汇往往是年轻一代的“专利”,家长和孩子之间可能会因为语言使用习惯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反映了代际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去克服,家长要更包容和理解,不能一味地指责、说教甚至贬低孩子,否则会造成更不良的影响。

  二、尊重孩子的语言选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沟通方式,家长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孩子的语言选择,不要强行禁止孩子使用网络词汇,而是要让孩子尝试理解网络词汇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因为强行禁止、粗暴干涉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反而会和父母对着干,不但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网络用语,而且还影响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三、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喜欢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语言习惯,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有助于消除代际之间的沟通障碍,增进亲子关系。家长要主动接触、了解、学习孩子正在使用的网络用语的含义和用法,也要关注网络用语的新变化,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用语;在和孩子沟通交流中,家长要将所学网络用语不经意地表达出来,拉近距离消除代沟,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和父母交流。

  四、鼓励孩子接触多元化的语言和文化。除了网络词汇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给孩子提供多元化的语言和文化体验,如阅读、写作、翻译、演讲、观看央视节目等,让孩子对语言产生兴趣,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语言技能、体验中国文化的语言之美和提高语文素养。这样,孩子就能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语言体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使用标准语言的能力,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

  五、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家长在家中要给孩子营造健康、规范的语言环境,与家人交流时尽可能使用规范的语言,以此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语言意识,让孩子好好说话;家长可以设定合理的规则,如让孩子在家庭中一定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而在与朋友交流时可以适当使用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用语,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体验到网络语言的乐趣,又不会让孩子沉迷于网络用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家里不要整天刷手机、不使用网络用语等,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家长要引导孩子对上网网站和内容的正确选择,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学习更多有意义的知识和信息,尽量避免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同时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最好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六、加强引导。孩子使用网络用语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堵不如疏。在尊重孩子、允许网络用语存在的前提下,家长要耐心和正确引导。当孩子使用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网络用语时,家长要及时制止并纠正,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说法,并给孩子讲清楚这些网络用语的来历及代表的意思,帮助孩子区分哪些是正确、正能量的言辞,哪些是带有侮辱性或者歧视性的语言,教会孩子正确看待、识别网络用语,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让孩子明辨是非,好好说话,在享受网络用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网络用语中有一些正能量的语句存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用这些网络用语鼓励自己,这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在遇到烦心事时更容易走出困境。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让孩子了解适当的沟通方式和语言规范,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用语和表达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在不同场合中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在与人沟通时使用更规范和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交场合,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