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创新德育载体手段,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一直以来,揭东区才林中学注重学校德育教育,努力探索和拓展“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凸显了校园法治教育特色,形成了文明向上、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由于成绩突出,才林中学于2011年获评“揭阳市德育示范学校”,去年获评“揭阳市德育特色学校”。

揭东区才林中学首届法制知识竞赛场面。通讯员 摄
□记者 徐剑萍
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形成法治教育特色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才林中学注重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将中小学德育内容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了该校独特的法治教育特色。
据了解,才林中学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采取学科德育渗透、个别教育、专题教育多种形式相结合,切实推进爱国爱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和惜时感恩等主题教育。特别是,该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普法宣传教育教师队伍,在学校的要求下,各位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比如,政治课老师发挥学科“龙头”作用,通过为学生系统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学生们普及法律常识,提高法律意识,其他学科老师也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在课程中渗透普法教育。此外,该校还积极探索“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新路径,形成了法治教育特色。据该校办公室主任何喜逢介绍,该校班主任们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通过列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不良现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知识问答、演讲,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班主任再从学生的看法中归纳、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纠正不良习惯,这也是该校多年坚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课程育人的作用。
丰富德育载体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既外修形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内修心灵、形成健全的人格;开展演讲、朗诵、征文、辩论等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当地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研学旅行活动,提升学生品德素养……近年来,才林中学德育载体越发丰富,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才林中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培养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学生;开展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工作,大力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民族诚信、忠孝、仁义、奉献、勤俭、节约、坚韧等传统美德;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节日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到市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浓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为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该校每学期还邀请公安部门的同志到校开设法治教育讲座,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该校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宪法小卫士、青骄第二课堂等平台活动,举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拒绝邪教”“反网络诈骗”等签名活动或图书展览,通过集体学习或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凸显校园法治教育特色。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事关学校发展。接下来,我校将继续探索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路径,对学校德育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切实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做好《农村中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等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努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该校校长王锡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