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独峰简介
黄独峰(1913~1998),原名黄山,又名独风,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揭阳榕城人。1931年就学广州春睡画院。1936年赴日本东京深造,卢沟桥事变后回国。1938年赴香港,出版《现代艺术月刊》。1943年春在韶关创办颂风画院。抗战胜利后,到广州与高剑父创办南中美专,任国画系主任。1950年拜国画家张大千为师。1952年定居印尼。1959年在棉兰创办中国画院,任院长。1960年夏回国,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美术系主任、副院长。1961年以来,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广西分会副主席、主席。著有《独峰画集》《黄独峰神仙鱼画谱》《明清写梅画人传略》《中国之花鸟画》等。
国画大师齐白石称赞他为“写生妙手”,他的绘画风格为“海派韵,岭南胆,传统神”,他认为“凡能善集天下之大成者,日后必能自成一家。”他就是漓江画派先驱者之一的揭阳榕城人黄独峰。

《石笋峰》 黄独峰 作
转益多师
一生出入三大门派
绘画独树一帜,自有建树
黄独峰一生出入三大门派,转益多师。他未固守某家某派之法,使得绘画能够独树一帜,自有建树。年少师从揭阳画师邝碧波学海派花鸟画;青年入春睡画院,为“岭南三杰”之一高剑父的门下;不惑之年拜张大千门下,至此他有“海派”的基础,再学“岭南画派”的创新,而后又回归“大风堂”传统。
“写生妙手”
写生贯穿从艺生涯
形成独特的山水画写生语言
黄独峰是一位“写生妙手”。写生贯穿了黄独峰的从艺生涯,他的一生不是在写生就是在前往写生的途上。弱冠之年的黄独峰就开始在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等国游历、写生,无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均留下他的身影,古稀之年的他仍在泰山之巅零下15℃的雪地画画。
他曾弃其所有,备尝辗转艰辛,从香港沿着桂林、贵阳、重庆、成都一路写生,且画且展。他凭着一支画笔独自闯荡南洋,在异国他乡立足,旅居印尼10年,先后在雅加达、泗水、万隆等地办画展。黄独峰倡导和坚持写生,从而形成独特的山水画写生语言,山水传神,花鸟抒意,其笔下蛤蚧、木瓜、木菠萝、罗汉果等非中国画传统题材,也为后人的绘画提供了参照。
集大成者
绘画多面手
画作充满文化内涵
黄独峰是一位绘画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尤其是山水和花鸟有着很深厚的造诣,并以画“神仙鱼”名重画坛。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传统功底与写生齐头并进,并将书法运用于绘画,使他的画作充满文化内涵。他汇集众家之长,研究中西绘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并蓄,造就他成为独树一帜的绘画大家。正如他所说:“我主张先学古人,然后深入生活,若能中外古今融会贯通,共冶一炉,然后独创风格,那就更成功了。”
黄独峰求学百家,不断地追求、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扬弃,始终追求更高的高度。博采众长的艺术精神,影响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也造就其为独树一帜的绘画大家。
文字:黄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