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古村游玩赏景。施亚磊 摄
2024年“五一”假期,旅游热情高涨,全国多地景区再现“人山人海”。传统热门旅游城市继续受到游客青睐,非传统旅游目的地也正不断进入大众视野,旅游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活力。
小城旅游热兴起,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热度增长。2024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在去年同期高位基础上保持稳中有增;同时,旅游消费市场的地域偏好发生了一些变化。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一方面,传统热门旅游城市如重庆、北京、上海、成都和深圳等继续受到游客青睐,酒店预订量保持高位;另一方面,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三线以下小城市酒店及景区预订热度同比涨幅超过100%,显示出游客对于非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在日益增长。据统计,国内热门目的地中,黄山、阿坝、延边、通化、本溪、洛阳、伊犁、晋城、林芝、威海等城市酒店预订热度增长最快。
知名“网红”城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去哪儿数据显示,淄博、天水、柳州等城市“五一”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甚至天水、福州、洛阳有酒店在假期前十天热门房型已售罄。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表示,相比一二线城市的“人挤人”,下沉市场为游客身心放松地度过假期提供了可能。而且,相比一二线城市假期高企的住宿、餐饮费用,下沉市场也更有性价比。
总体来看,旅游市场下沉背后是中国旅游市场的客源地和目的地更加多元,以及旅游市场供给侧、需求侧的结构性变化。从需求侧看,消费者规避“人从众”的心态更为明显,从一二线中心城市流向三四线和县城的变化,日后将愈发普遍。从供给侧看,高铁交通基建的完善,提高了三四线及县域市场与中心城市的直达性。同时,下沉市场的旅游供给也在不断完善。据介绍,今年以来,携程平台上新增县域景区近千家。另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10个省级行政区共新增127家4A级景区,其中65%都分布于县城及县级市。
文博、文化旅游热度上涨,文艺活动成“流量密码”。除旅游目的地偏好上的变化外,旅游消费体验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古城古镇打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博物馆展览和传统服饰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的“新中式”旅游,也在今年“五一”假期迎来消费热潮。
另外,伴随出入境便利化措施的落地,中国旅游与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入出境旅游订单增速高于国内游。韩怡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