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莲花山脉大北山南麓的火炬村,原名龙跃坑村,因两条小溪环抱村庄流过,山脉地形酷似双龙会水而得名“龙跃坑”。70多年前,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革命的火种在这个小山村点燃并播撒,使该村成为有名的“红色村”。

革命故地
中共潮汕特委重视,
曾在此成立“潮汕人民抗征队”
1939年,共产党员何绍宽、杨颂庭介绍龙跃坑村村民李金石入党,李金石成为该村的第一位党员。1940年,杨颂庭介绍村民李秉舟、李秉恭入党。1941年,李秉舟介绍村民李卓魁、李新喜入党。随后,成立龙跃坑村党支部,书记为李秉舟。
当时,党组织根据该地区特点,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统战工作。杨颂庭、李绍堂、李金石、李秉舟、高原等党员先后在龙跃坑村龙跃小学任教。他们与村中的党员李卓魁、李怀谦、李秉恭、李荣紧密配合,发展党员,宣传抗日,搞好统战工作,得到当地乡绅李新开、李乌中的支持。他们发动群众办夜校,组织乡友会,并创建一所新学校,受到人们的赞扬。李金石还被村民推选为保长,有了这个岗位,加上党员在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该村成为一个可靠的革命据点。
1947年6月7日,中共潮汕特委在火炬村以北的大北山天宝堂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70多人,会上宣布成立“潮汕人民抗征队”,确定了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政策。1948年5月,潮汕人民抗征队指挥部由大北山迁至火炬村,潮汕地委书记曾广任抗征队政委,副书记刘向东任司令员,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军政干部学校、军政法庭、兵工厂、交通总站等。

红色乡村
1958年改名为“火炬村”,
如今成为红色旅游打卡网红点
1958年,龙跃坑村为纪念本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历史,改名为“火炬村”,象征革命的“星星之火”如同一支照亮黑暗的“火炬”,终将形成“燎原之势”。此后,“火炬村”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火炬村,已成为揭西县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教育打卡网红点,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接受红色教育熏陶和洗礼。

整理:蔡晓惠
资料来源:揭西县地方史志办
摄影:林碧鸿 林洁松 杨小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