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习近平致信祝贺深圳至…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
·党建引领强堡垒 优…
·习近平将出席上海合作…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
·书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
·我市8万多名考生昨参…
·让氤氲书香浸润百姓日…
·巩固发展风清气正政治…
·感受古城文化底蕴 …
·为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
·凝聚各方力量 助力…
·共襄善举 “众”在…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
·普及科学知识 感受…
·以精品力作助推文艺高…
·不文明现象曝光台
·促进网络直播行业有序…
·交通宣传有“知”有“…
·反诈之弦不可松
·一场调解,让“双输”…
·我市冰鲜海产品满足供…
·推行垃圾分类,需要“…
·揭东竹笋
·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
·党员9918.5万名…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6月份中国制造业PM…
·外观个性十足 功能…
·下雨天,莫忘保养爱车
·新车上市
·一碟酱香飘万里 百年…
·中华五千年,源头在哪…
·在永在的矛盾中自我修…
·中国时间哲学里的童真…
·人类物种,既幸运又脆…
·【新书荐读】
·读青苔的幽静
·榕江夜色中的古镇时光
·火柴盒里的故事
·游揭西石灵寺 (外二…
·雨天又至
·礐石,礐石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古城探“遗”闪烁的瑰宝
一碟酱香飘万里 百年传承古昔味

时间:2024/7/1

 

  制曲

  发酵

  检测

  蒸煮

  搅拌

  淋油

  

  油盐酱醋,人生百味。在调味品的世界里,酱油绝对算得上是个中翘楚,它不仅是菜肴颜色的魔术师,更是味道的点睛之笔。“揭阳出名芳豉油”,揭阳酱油以其浓郁酱香和独特风味享誉已久,而且正日益成为旅外潮汕乡亲乃至各国消费者青睐的“乡愁味道”和“中国好滋味”。

  精酿细制,岁月醇香藉乡愁

  中国“酱文化”源远流长,其酿制工艺饱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酱油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古籍中就已出现了制酱的记载。“酱油”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林洪著《山家清供》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这也意味着至少自宋朝开始,酱油就已成为国民饮食中的重要调味品。

  潮汕人将酱油称为“豉油”,这是一种贫富咸宜、家家必备的调味佳品。民谣《潮汕特产歌》中就有“揭阳出名芳豉油”之说,一些揭阳籍海外华侨一谈起家乡的特产,自然而然也要提及揭阳酱油,那是镌刻在他们舌尖心头的家乡味道。

  地跨北回归线的揭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且江河交错,河网密布,为酱油的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揭阳有史可考的酱油生产历史有近200年,在一代代手艺人不懈地探索和传承下,揭阳酱油历久弥新,始终散发着岁月的醇香。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揭阳酱油就以其精湛的酿造工艺、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享誉潮汕,行销粤、闽、鄂、桂、琼等地乃至东南亚各国。2009年,揭阳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揭阳酱油实现首次出口,香飘太平洋岛国。近些年来,揭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来往越来越密切,揭阳酱油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日益成为“中国好滋味”的代表之一。

  揭阳酱油,不仅是地方风土特产,更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乡土的记忆。揭阳酱油的制作,繁琐考究,从原料筛选到浸泡、蒸煮、制曲、发酵、淋油、消毒、包装,十几道工序步步精心。黄豆与小麦面粉的完美融合,在时间的催化下,酿成了色泽透亮、酱香醇厚、风味鲜美的酱油,也化为了游子“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乡愁记忆。

  日晒夜露,“酱心”还原古昔味

  “白粥加酱油”是多少代揭阳人共有的童年记忆,苦瓜蘸酱油、杨梅蘸酱油、凤梨蘸酱油……几乎可蘸万物的酱油更是独属于潮汕人的味蕾记忆。在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成本变高,机器制作酱油大行其道的今天,古法酿造的酱油更显珍贵。盛夏,我们寻味至揭东区白塔镇塔南村,走进锦盛食品有限公司,这里于2018年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酱油酿造技艺(揭阳酱油酿造技艺)》传承基地、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酱油酿造技艺(揭阳酱油酿造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该公司负责人黄桂盛于2020年被评为第五批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酱油酿造技艺(揭阳酱油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厂区,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只见“戴着”竹斗笠的陶土酱缸在大晒场上整齐排开,蔚为壮观。黄桂盛穿梭在这些大缸之间,仔细观察缸中豆子的颜色变化,并不时拿起木桨搅动,以让每颗豆子都充分享受阳光的抚触。“这些陶土酱缸是从祖辈传下来的,最老的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黄桂盛介绍,他家的酱油酿造技艺始创于曾祖父黄耀文,从1911年黄耀文开办酱油作坊至今,黄氏家族的揭阳酱油酿造技艺已经传到了第五代,历经百年的传承和坚守。

  出生于酱油世家,黄桂盛从小便对酱油有着特殊的情怀,工艺更是得心应手。他回忆,读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帮助家人铺料、送酱油给乡村的小店。“酱油对我来说就代表整个家,是一份情感,一份乡愁。”黄桂盛如是说,黄家出品的酱油香飘大街小巷,深受百姓喜爱,也是许多乡亲熟悉的“故乡味道”。作为第四代传承人,黄桂盛深知,传承经典就必须坚持古法酿造,做足每一道传统工序。从1998年接过家族接力棒的他,坚持继承和弘扬传统酱油酿造技艺,用心用情延续传统风味,将古昔味还原给今天的人们。

  黄桂盛介绍,对食材甄选的严苛,是关键的源头环节,也是美味制作的核心。选料必须选用东北生产的有机非转基因的全脂黄豆,颗粒必须饱满。再加入小麦、食盐等,遵循古法酿造,浸泡、蒸煮、制曲、发酵、淋油等传统工序,每一道都十分讲究。最漫长的等待就在于天然发酵的过程,即所谓的“日晒夜露”。早晨,酿造师傅掀开酱缸盖,让酱醅沐浴整日的阳光;夜晚,盖上盖子,等待凌晨的露水凝聚在藤编的盖子上,从缝隙渗入,滋养一缸酱香。单是发酵这一道工序,黄桂盛就坚持天然日晒6个月以上。在他看来,好的产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耐心的等待方能酿制出最可口的酱油。

  守正创新,传统非遗焕新彩

  在传承古法酿造技艺的基础上,黄桂盛融入了现代发酵科技,研制出现代酱油的自然纯酿技艺。他研发出的“锦盛陈酿”酱油,顾客纷纷称“吃出儿时酱油的老味道”。备受鼓舞的他在此基础上,再次深入挖掘、探索,整整花了4年时间,研发出了风味独特的“双酵酱油”。这款酱油采用双酿发酵技术,同时借助现代检验技术,历经720天酿造,显著提高了对原料蛋白的转化率,又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精准把控,使酱油色泽鲜亮、酱香浓郁、滋味鲜美,零添加而耐久存,品质更加卓越。容器采用“玉壶春瓶”的设计,此瓶形源于宋代,因苏东坡诗句“玉壶先春,冰心可鉴”得名,将现代生活与古典美融为一体。因而,“双酵酱油”倍受人们赞誉和喜爱,一上市即脱销,成为酱油界的“XO”,2019年被评为首届揭阳市“旅游十佳手信”,2023年入选为广东非遗手信。

  锦盛酱油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也让潮汕老字号的声誉愈发远扬。锦盛酱油从最初的几种发展至今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达到几十个。锦盛酱油的包装盒,还非常巧妙地融入揭阳进贤门、西湖九曲桥亭等地标性建筑,并有文字介绍,在推广产品的同时也传播揭阳的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锦盛的白醋也和酱油一样,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经历了从经验酿造到现代检验数据相结合酿造的发展历程,在产品质量、口感味道、色泽感观等方面更上一层楼。2023年,锦盛公司生产的揭阳白醋被列入第七批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锦盛公司还在白醋酿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橄榄醋、余甘醋、枸杞醋、葛根醋、柠檬醋、蓝莓醋等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水果醋。

  除了传承弘扬传统技艺,黄桂盛非常注重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并探索激发其时代活力,抓住公司成为非遗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契机,规划建设科普展示场地、调味品研究院,筹备建设揭阳酱油、白醋非遗展示馆,他希望能将两者的酿造技艺、工序步骤、传承历史等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讲好揭阳的风味故事。更希望通过文旅融合、产研结合等方式,使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进一步擦亮揭阳酱油品牌。

  统筹:杨桂青

  撰文:蔡烨华

  摄影:郑楚藩 林碧鸿 通讯员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