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批评孩子要有正确方法和技巧,按孩子容易接受、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批评效果。林洁松 摄
□记者 陈伟生 通讯员 孙映萍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家长总会给予孩子一些批评和建议,这是帮助孩子成长的重要手段。然而,有些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倔强、不认错,甚至情绪失控抗拒回怼家长,导致家庭氛围紧张、亲子关系糟糕,让家长很忧虑,更担心孩子无法接受批评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要让犯错孩子能虚心接受批评,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孩子心理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理解和关爱,从而建立信任关系,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批评。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为孩子虚心接受批评营造更加积极的环境;家长批评孩子时要“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也要允许孩子作出解释,让批评更有针对性。家长批评孩子要有正确方法和技巧,按孩子容易接受、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批评效果;当孩子接受批评并努力改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好接受批评的积极态度示范;家长要做好正确引导,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学会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致孩子无法接受批评有五主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无法接受批评呢?对此,揭阳市天蓝心理服务中心的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洁婷分析认为,可能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自尊心过强。孩子处于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建立的关键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有着较高的期望,当受到批评时,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价值被贬低,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缺乏自信。有些孩子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持有怀疑态度,当受到批评时,就会更加确信自己不够好,进而产生挫败感和逃避心理。
三是害怕失败。一些孩子可能将别人的批评视为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进而担心自己会失败或不被认可,为了避免这种负面情绪就可能会选择拒绝接受批评。
四是缺乏沟通技巧。有时孩子无法接受批评,并不是不认同批评的内容,而是缺乏处理冲突和表达感受的技巧,在面对批评时感到无助和愤怒,不知道该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回应。
五是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些家长存在着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有的过度保护、溺爱,有的陷入“不能就事论事”“翻旧账”“贴标签”等误区,有的要求高、惩罚严厉等,孩子可能会变得难以接受批评。如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可能会让孩子习惯于得到赞美和肯定,而无法适应批评的声音;而家长的严厉惩罚则可能让孩子对批评产生恐惧和厌恶。
让孩子虚心接受批评要耐心更要技巧
那么,要让犯错的孩子学会虚心接受批评,家长该如何做呢?对此,陈洁婷给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一、要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家长要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可孩子的情绪反应,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使孩子更愿意敞开心扉。家长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如拥抱、抚摸等)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给予孩子心理支持,让孩子知道批评他是出于爱和关心,从而建立信任关系,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批评。
二、与孩子多沟通。要让犯错的孩子学会虚心接受批评,家长要冷静、有耐心,与孩子多沟通,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其心声是被听到的,同时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为孩子虚心接受批评营造更加积极的环境。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要及时调整好“沟通姿态”,包括接触孩子的目光、与孩子对话的语气等,都要变得温和,不能带着急躁情绪,更不能压制孩子或一味批评;此时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安慰和爱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通过运用这些有效的沟通技巧,这有助于激励孩子以更积极、开放的态度接受批评,并从中学习和成长,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家长在批评犯错的孩子时,要“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应避免与结果直接挂钩、给孩子贴坏标签、翻旧账、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等批评方式,更不要冤枉孩子;当批评不符合事实时,家长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既让批评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在批评孩子时,应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孩子才会明白父母的意思,弄清楚自己的过错,最后才能真正接受批评。
四、要有正确的方法技巧。孩子难免会犯错,家长批评孩子要有正确、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家长应尽量以积极、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批评,既指出问题又保持对孩子的尊重;家长批评孩子时要多使用正面、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攻击性或贬低性的语言,如可以说“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你怎么这么差劲”、“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够细致”而不是“你这个人做事太粗心”等,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批评孩子时要注重孩子的具体行为和改进的方向,告诉孩子哪里做得不好以及如何改进等,给予具体、实际的建议,帮助孩子明确改进的方向;家长批评孩子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如避免在孩子情绪不稳定时进行批评、选择私密的场合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等;家长批评孩子时要强调成长和学习,帮助孩子理解批评是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教会孩子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建立起面对批评的正面态度。
五、表扬努力和进步。批评、教育孩子时,家长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既要让孩子听到批评,也听到正面的肯定,有意识地使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孩子长大后才能适应社会,并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当孩子接受批评并努力改进时,家长要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孩子知道他的努力是被看到的、有价值的,也仍然是被爱和被认可的,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更愿意接受批评并继续努力。
六、做好示范和引导。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做好示范,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错时要展示出接受批评的积极态度,当看到家长能够坦然接受批评并努力改进时,孩子会受到启发并模仿这种行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让孩子自己思考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来改进这个方面”,激发孩子的思考并更加主动地接受批评;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改进问题,让孩子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制定中来,这不但有助于孩子虚心地接受批评、增强责任感,还有助于孩子学会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