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娜
当春节的热闹逐渐散去,寒风有点冷冽,山峰、江水、猿猴,此时节的三峡,每一处都是叹为观止的诗意。
三峡之首瞿塘峡,果真险峻无匹,滔滔江水在岁月里浅吟低唱,除此再无人声、不见人迹。蓝色天空渐被云雾遮没,只见山峰上,白云团团丝丝,或卧或挂,变幻莫测。这是怎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画幅,噢,烟笼春江,幻化出神秘莫测的无限魅力。
同号称“天下雄”的夔门打个照面,那一南一北两扇大门霎时压过头顶,继而疑为匍匐一叶,随波逐浪,令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白帝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临江倚峡,一城独峙,在雄伟险峻的夔门山水中。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古老的白帝城上,为这座千年的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一千多年的白帝城,就这样被长江滋润千年,一眼望去,满眼都是欢喜。
白帝城得名来源于西汉末年公孙述。此人,扶风茂陵人,先是天水郡清水县长,后辅助王莽,被提拔为蜀郡太守。王莽被推翻,他也趁乱起兵,自称辅汉将军,割据了蜀中。当时天下纷乱不定,野心勃勃的他,在功曹李熊的劝说下自称皇帝,国号“成家”。其时,公孙述在白帝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
从山脚下拾级而上,登近千级石阶,才到达山顶的白帝庙。白帝庙大门正对长江,两侧古柏森森,映衬出肃穆的气氛。穿过城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漫步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耳边仿佛响起了古代的战鼓和号角,让人在白帝城厚重的历史气场里,不知不觉就被征服了。
踏入庙内,一梦回三国。公元222年,为报关羽之仇而对东吴发起夷陵之战的刘备,被东吴都督陆逊击败,兵退夔门之外,驻扎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此后便一病不起。那位曾在乱世中叱咤风云的英雄,最终却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托付。那一刻的托付,不仅仅是对诸葛亮的信任,更是对整个蜀汉未来的期许。看着刘备与群臣的塑像,神色凝重,或垂首转身,或低头拭泪,或惶然无奈,笼罩着一片伤感凝重的气氛,不禁叹息当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却只辅佐出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多少豪情壮志,由此付诸东流。
白帝庙大门明黄鲜丽,庙墙赤红相接,古树探出墙头,蔽日遮天,庙外两尊石狮静坐威严,好不气派。不经意的一个抬头,让我发现了意外的惊喜。树枝树叶交交叉叉,编织成一张疏疏密密的绿网。我抚摸着古树感受岁月的变迁,回神时,已日上三竿。日光撒下,如碎金铺满江面,在光的晕染下群山坚毅的轮廓又多了些许柔和。
或许只有当你驻足于刻满佳句的碑林,徜徉武侯祠,漫步在长满青苔的古道,吟唱着那些千古流传的诗词时,你才会真正明白,白帝城,比你想象的,更加风华绝代。
托孤堂后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尤为引人注目。《凤凰碑》用极细腻的线条,刻画了号称“鸟中之王”的凤凰、“花中之王”的牡丹、“树中之王”的梧桐,因此,又称“三王碑”。一对凤凰,栖息于高高的梧桐树上,近旁昂首怒放的牡丹花开得正艳,微风吹过,叶摇花颤羽舞,美煞人间啊!竹叶碑粗看乃一株普通竹子,细看之下才发现是一首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诗由竹叶巧妙组成,更兼诗中透出一股浓浓正气,堪称一绝。
走过托孤堂,来到了武侯祠。这里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他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神态自若,仿佛正在运筹帷幄之中。我凝视着这尊塑像,心中充满了敬意。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丞相,更是智慧的化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白帝城,一个诗情与战火相交融的地方。
站在烽火台前,抚摸那斑驳的大炮,那震天的战鼓和越云的厮杀声仿佛就响在耳边,烽烟滚滚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仿佛就浮现在眼前。远处青山如黛,一叶扁舟,一顶斗笠,清风撩襟,衣袂如飞……
每当人们提及白帝城,总会想起那位飘逸的诗仙,想起他那流传千古的诗篇。白帝城也因李白的诗篇而更加熠熠生辉,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传奇的地方。
公元759年,李白因受永王李璽叛乱的牵连而被流放夜郎,当他沿长江溯流而上到达白帝城时遇到大赦,欣喜之余,李太白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写得飘逸却又随心所欲,空灵飞动,给后世留下对千年之前的白帝城的想象。
至于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就更多了,他们寄情于景,挥笔着墨留下绝唱,白帝城因而有着“诗城”的美名。陈子昂途经此地写下《白帝城怀古》,杜甫在此结草堂而居,成诗四百余首,刘禹锡担任夔州刺史时留下《竹枝词九首》,陆游在此著有《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可以说白帝城承载着巴蜀文化的许多诗意。
细数这小小的弹丸之地,曾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为了一个个画面,我跨越万水千山而来。或许,我于你,只是你一炷香的光景;但你于我,却足以老去我所有华年。我相信,千年之后,你依然是一阕绝美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