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外皮覆有白霜,像是冬天里的雪,瓜肉雪白,故称为冬瓜。待到夏末初秋时节,只要拨开浓密的叶子,就能看见叶子底下藏在不少霜白的冬瓜,像枕头一般,小的十几斤,大的几十斤,浑身长满了细细的绒毛,一副憨头的样子。
采摘冬瓜得小心翼翼,冬瓜表面一层毛茸茸的细刺,也会扎到皮肤,再者,如果不小心弄掉表面上的茸毛,冬瓜就经不住存放,容易烂掉。因此,摘冬瓜的时候最好戴一双手套,用刀将冬瓜蒂齐根割下,再小心翼翼放到垫有稻草的箩筐或架子车上运回家。运回家后竖在屋里的墙根边,减少接触面,这样方能存放时间久点。冬瓜切开了就得左右邻居瓜分掉,不然容易烂掉。
冬瓜除了炒、煮、炖外,还能别出心裁做出不少美食来,首先可以做一道甘甜不腻的冬瓜糖。做冬瓜糖首先选那种粗细均匀、白霜厚重的冬瓜。先把冬瓜表面削掉,再切成长条形。冬瓜条浸泡在熟石灰水里,水没过冬瓜条,浸泡一晚上。等第二天捞出,这时的冬瓜变得既透明又硬实了,放入清水中反复清洗几遍,直至没有石灰味为止。再放入锅中,开水煮一遍捞出后晾干。下一步就是用糖腌渍,用两倍于冬瓜的白砂糖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半天,逼出冬瓜里面的水分。这时,再放入锅中小火慢熬,手里的锅铲不停翻动,随着水分蒸发,糖分越来越浓稠了,转小火继续翻炒,直至黏性。关火盛出晾凉,等温度降下来之后,冬瓜表面裹上一层透明的糖浆,仿佛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用手轻轻一掰就断了。里面的冬瓜呈水晶透明状,放入嘴里轻轻一咬便融化了,甘饴的甜味充盈于口腔里面,糖的甜味和冬瓜的清香形成了层次感,清爽可口,不腻不齁,越吃越爱吃。
也可做一道冬瓜挂面糊。先做成面糊,在面粉里打入鸡蛋放入食盐、胡椒粉等佐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把冬瓜去皮,切成薄片。锅里倒入食用油,等油温升高后,冬瓜挂上面糊,下油锅里,炸至两面金黄色捞出控油。冷却以后吃起来,外面焦脆,而里面却绵烂如酥,有点像吃肥肉的感觉。这样油炸的冬瓜烩炒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先将青红辣椒等辅料下锅炒至七八分熟,再把油炸的冬瓜放入,简单拨动一下撒上葱花即可出锅盛盘。红的辣椒、青翠的葱花、焦黄的冬瓜,看着就叫人食欲大增。夹起一块放入嘴里吃起来,轻轻一咬,冬瓜就化了,加之其他食材的辅佐,味道愈加的浓厚香醇了,吃得津津有味,不忍放箸。
冬瓜盅是炎炎夏日一道清淡消暑美食。把冬瓜对半切开,掏去里面的瓜嚢,再用挖勺挖开冬瓜内壁,让内腔空间更大点。锅中放水烧开,把冬瓜放入水中蒸至半熟拿出放在一旁晾凉。这个时间可以准备其他食材。排骨下锅撇去浮沫,捞出放进冬瓜腹腔中,加入香菇、萝卜、土豆等食材一起炖煮,炖熟后汤清浓郁,融入了冬瓜的清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潮汕人更是对冬瓜盅情有独钟,这与他们的地域有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潮湿闷热,湿气大,多用冬瓜做一道海鲜冬瓜盅,老鸭子下锅过水,撇去浮沫,加入泡发好的香菇、鲍鱼火腿切丁,干贝干虾,薏米茯苓放入冬瓜腹腔中,倒进高汤,放进锅里小火慢炖至半个多小时后取出。经过封闭炖煮,借助冬瓜利湿化热的性味,给汤水增添了一丝清凉。冬瓜盅外形碧绿,瓜白如玉,呈半透明状,瓜内盛装的食品隐约可见,汤汁清澈,味鲜不腻,被文人誉有“白玉藏珍”美名。
宋朝宦官郑清之作的《冬瓜诗》:“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寥寥几笔,绘色绘形,写出了冬瓜四野田泽,墙角篱下,悦生于秋,不与春菜争艳,淡定开花结果的品性,令人心生敬意。
江初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