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档案馆征集到的一批清朝及民国地契资料,填补馆藏清代档案空白。图为这批地契资料的部分内容。 杨泽锋 摄
□记者 蔡幼芳 通讯员 陈捷欢
“立卖断菜园根契人房侄红奴,承祖父遗有己分下菜园三箱,土名红纸埔路下……今因家务乏用,情愿将菜园出卖,先招至亲不就,托中招到房老叔隆善前来承买,三面言议,依口出得买断价国币银壹拾捌元正,即日艮契全中亲收完訖,其菜园遂还付老叔前去管业,永为己业。一卖千休,永断割藤。此系甘心情愿,日后不敢反悔异言,中间并无来历不明等情,如有不明,係侄自当,不干叔之事,口恐无凭之。卖断菜园根契人付执存照……”这是今年揭阳市档案馆在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期间接收进馆的一批珍贵地契中的一份内容,订契时间是民国庚辰年贰月初十日。
捐赠者曾先生深情地说:“这些地契是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捐赠给市档案馆。档案馆有更好的保管条件,能够永久传承。”
这批地契资料包括清代5份、民国3份,时间跨越清朝咸丰三年(1853)至民国庚辰年(1940)近百年。这些土地交易情况,详细至界限、金额、在场人、订立时间等内容。经过对这8份地契内容的仔细辨识,可以看出,这些年代经久的契约文书,多为家里私有土地的交易文约,土地主人皆因手头资金紧缺,将土地进行典当卖出换银。经市档案馆鉴定,该批地契资料全部是原始契据,品相完好,弥足珍贵,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清代及民国时期惠来县社会经济发展及民间房屋、土地流转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这批地契资料已被我市档案馆列为馆藏国家重点档案资料珍藏,不仅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种类,还将馆藏档案资料时间前推近60年,填补了市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资料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