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有助于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从小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他们了解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多采用“一言堂”式的方法,学生以被动的姿态接受管理,无法有效地参与到班级的共商、共建中,加之缺乏德育元素的渗透,造成了管理有效性低下。在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应将德育的渗透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熏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开展德育班会,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德育班会的积极开展是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渗透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在于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德育平台,让学生的思想观念、个人认知等充分融合,共同塑造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协同发展的班集体。因此,班主任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主题班会,如演讲、做游戏、故事分享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总结渗透德育成果,共同为建设美好班集体而建言献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展了以“团结”为主题的德育班会。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组内形成了“梯次搭配,相互协作”的基本态势。我为学生准备一只凳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立在凳子上,平稳站立并坚持5秒以上即为成功,学生多次尝试都未能完成任务。由此我顺势引出了“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观念,引导学生采用手牵手、肩并肩的方式,在小组内通力合作,这样使学生平稳地站立在凳子上,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形成班级共识,提高了学生的认同感、向心力。
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激励和约束学生,规范日常行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制订了《班级管理积分考核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融入德育元素,如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等,让学生明确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规范行为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制度、文明礼仪等方面。公平、公正、民主的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认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如规定上课不能迟到早退、不能随意讲话、要尊敬老师等。对于良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和批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班主任在日常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精心布置教室,张贴道德标语、优秀学生作品等,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如张贴“团结就是力量”“文明从我做起”等标语,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如组织拔河比赛、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关爱他人的品质,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家校共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家长保持联系,如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德育意识,鼓励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关乎他们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班主任要运用多种方式,将德育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保持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思维,引导学生在和谐友好、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