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阳纸扇始作于清嘉庆年间,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老艺人讲述,揭阳的纸扇生产技艺是从杭州、上海一带传入的,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具有揭阳地方特色。
揭阳纸扇的制作作坊主要集中在榕城,都是手工作坊。20世纪30~50年代,是揭阳纸扇生产的鼎盛时期,那时从事制作纸扇的有许宝泉、吴利泉、新泉、源泉等10多家店铺,从业者有四五百人。其中以许宝泉的白扇最著名。
“许宝泉”是由许实秀(1847 ~ 1912)于清同治年间开创,集合了老一辈制作家的优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制作风格。许宝泉纸扇,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潮汕地区可谓家喻户晓,其工艺技术、质量远远超出其他扇店,作品曾在1937年参加汕头工艺品展览会获二等奖。
70年代,许宝泉纸扇制作的传人许其衡因年事已高,而单人又无法制作完一支完整的扇,致使家传扇业逐渐凋零。后因潮剧团没扇可供演出,许其衡考虑再三,决定以振兴潮剧的表演事业为重,动员了儿子许典翼、许典华、许仲生几兄弟重操旧业。
许宝泉纸扇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它以苗儿竹青、棉藤纸(丝纸的俗称)为材料,分别制成扇骨和扇面纸,然后通过黏合,制成纸扇,整个生产过程需要20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过程需破竹、削篾片、做扇骨、裁纸、粘纸、摺纸、定形等工序,由许典翼兄弟3人共同合作完成。
五弟许仲生负责削篾片,削篾片除了要求光滑,还要考虑粘上纸的厚度,所以中间需略厚,头尾稍薄;三弟许典华负责扇骨拼合整平,使扇坯均匀、平衡、光滑;大兄许典翼把整平的扇骨铺开,刷上一层自制的糨糊,再把裁切好的扇形丝纸粘上,铺完丝纸的纸扇还需晾干、修整,最后盖上刻有许宝泉字号的印章,才算正式做好。
2013年,许宝泉大白扇制作技艺被列入揭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整理:徐剑萍
部分文字引自《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传统技艺》
图片: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