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娜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学好语文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学生语文学习压力较重。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学效果相对低效。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进行增效减负。本人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如何增效减负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为更高阶段的语文知识学习打造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通常采取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一味追求向学生传达的知识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几乎占据了所有时间,没有给予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容易降低学习效率。不止在课堂上会因灌输知识量造成学生压力,课外作业量多,也会给学生形成双重压力,使得学生难以产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可能还会促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使他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受到限制。这些因素推动增效减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必然趋势。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一)树立先进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思想,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为了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这需要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交流会,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念,学习相关政策。摆脱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担任主角,围绕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一点,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课堂中加入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习作课上组织学生创作命题作文《夏天》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夏天的图片,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夏天的印象,比如夏天开的花,爱吃的冰激凌等,并引导学生讲述得更加生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写作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夏天”。
(三)通过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解答问题时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最好让学生们都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能探索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学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这节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找出课文中体现狐狸聪明的地方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可以质疑别人的想法。引导他们在课堂结尾说出自己学会了什么,并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想想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由此可以让学生明白更多的学习方法。
(四)制定合理的课后练习
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起到知识巩固和知识吸收的作用。如果安排不合理,则会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令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合理安排作业量和作业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增效减负。首先,教师要优化作业内容,侧重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其次要减少作业量,作业不在多,只需能让学生理解并吃透自己所学的知识即可,效率比量更重要。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改革非常必要,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课堂上的角色定位,积极进行教学策略的创新。立足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付出实际行动,抱着毅力与决心,将小学语文课程的增效减负落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