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羲之爱鹅图》轴
〔清〕任 颐
纸本设色 136.2cm×66.7cm
此图绘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童子在桥上观鹅之景。羲之爱鹅的典故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记王羲之曾经为道士写《道德经》而换取群鹅的故事。王羲之对鹅情有独钟:一说因鹅曲颈优雅,王羲之从中体会书法用笔的宛转流利;一说通过观察鹅掌行水之姿势,王羲之领悟了运笔执笔的方法。
任伯年创作过多幅表现人禽和谐相处、情意绵绵的《羲之爱鹅图》,此幅是其中的代表作。全图构思巧妙,画作的主角之一鹅半遮半掩浮于水面,它并没有被重点表现,而是通过王羲之专注的目光才使它引人注目,从而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羲之爱鹅”的创作主题。
本幅自题:“光绪庚寅秋七月,山阴任颐写于海上。”钤“任颐伯年”印。鉴藏印钤“钱镜塘鉴定任伯年真迹之印”“任和尚”。“庚寅”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作者时年50岁。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亲任声鹤是民间画像师,大伯任熊,二伯任熏,均是名声显赫的画家。任颐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画。其绘画除继承民间及传统文人画,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富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李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