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波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的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代青少年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学生现状
(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据对部分学生的调查,近 20% 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无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营业性场所。
(二)日常行为不规范
在校园里,经常能听到学生胡侃,社会上的 “行话”、俗语,他们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其中不乏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致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不是学生。”
三、对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二)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产生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这些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重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努力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