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萱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作业设计的优化至关重要。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传统作业设计的问题
传统初中语文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如字词抄写、课文背诵、阅读理解练习和作文写作等。作业内容常局限于教材知识巩固,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大量机械的字词抄写,学生往往不动脑思考,仅为完成任务,无法达到深化理解和运用的目的。
教师布置作业时通常“一刀切”,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无法满足提升需求;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因作业难度大,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
传统作业评价侧重于答案对错,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教师完成。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关注,学生难以从评价中获得针对性反馈,不利于自我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每一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哪些语文能力,确保作业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分层作业,包括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拓展作业。基础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基础知识;提高作业针对中等水平学生,提升知识运用和思维能力;拓展作业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探究和创新的空间。
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除书面作业外,增加阅读作业、口语表达作业、实践活动作业等。如开展语文阅读分享会、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作业中锻炼语文综合素养。
作业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布置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并进行描写的作业,或让学生为社区活动撰写宣传文案等,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实用性的认识。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分层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例如在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基础作业可布置为生字词抄写与解释、背诵文中经典段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作业要求学生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培养其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拓展作业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场景,锻炼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二)多样作业形式
阅读作业: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外阅读,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记录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等。如阅读经典名著《骆驼祥子》后,学生通过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口语表达作业:组织课堂演讲、小组辩论等活动。例如以“中学生是否应该使用手机”为主题开展辩论,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收集资料、组织语言,在辩论中锻炼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作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举办校园诗词大会、编写班级手抄报等。在校园诗词大会筹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诗词、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知识,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跨学科融合作业
将语文与历史、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学习古代诗歌时,让学生查找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为诗歌配乐、配画,从不同角度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作业设计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遵循针对性、分层性、多样性和生活性原则,创新作业设计策略。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多样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跨学科融合作业拓宽学生视野,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