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虹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入,当前高考作文愈发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查。那么,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本文提出写作主题导写的方法,并为写作教学提供适应训练策略,旨在提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成效。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题导写方法
(一)写作立意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了写作的方向、深度和价值。在审题立意时,应先准确判定叙述的主要对象,从不同角度切入,如从平淡生活中体验人间温情,或聚焦社会问题呼吁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或结合热点事件引发思考等,提炼核心思想,探索新颖的写作视角,以此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合理想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由表达,突破传统写作观念与固定模式的束缚,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与真实感受,创作出更真实、更具个性的文章。
(二)素材选择
丰富的作文素材能为学生高质量的写作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借助书本、网络等多种渠道拓宽阅读范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广泛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要关注素材的丰富性,涵盖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以丰富的素材积累为基础,在写作过程中,重点在于合理选材,精选典型、新颖的素材,以凸显文章品位,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三)文采展现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题导写中,以写作材料主题为引领,以准确的写作立意为基础,在合理运用丰富素材的前提下,教师还应结合语文作文对学生表达通顺、流畅的评价标准,将提升文采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发挥修辞手法对文章的增色作用。
第二,丰富的句式变化在写作过程中能显著增强文章的节奏感与韵律美。通过合理运用长短句、整散句、单复句,可避免语言的生硬突兀,增强文章的表达魅力。
第三,在展现文采时,还可恰如其分地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俗语谚语、名人名言、哲理警句等,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增强主题的说服力,展现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底蕴。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适应训练方法
(一)运用思维导图
为帮助学生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适应训练时,可从写作构思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发散工具,辅助学生梳理写作框架。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完成适应训练的过程中,可精准把握写作材料的关键词或主题,然后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一一列举自己能想到的内容,进而梳理出连贯的写作思路,完成作文训练。
(二)关联现实生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毛主席也曾说过,“社会实践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在开展适应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将最熟悉、最有感触的生活体验与写作关联起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进而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素材,完成适应训练。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通过阅读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体现阅读成果。在开展适应训练时,教师还需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构思、选材、布局等写作技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应深入研读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以主题导写和适应训练为重点,注重梳理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以准确的立意为基础,灵活运用作文素材、修辞手法等,在展现自身文采的同时,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