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分辨率: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返回揭阳新闻网
新闻报料:8276111 广告联系:8210420
 相关新闻
·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
·锻造新型工业化尖兵,…
·把社区当家,希望“家…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提…
·250名太极拳爱好者…
·凝心聚力开新局
·排忧解难暖人心,客户…
·党建引领聚合力 结…
·不负好春光 植树添…
·为职工家庭幸福注入“…
·凝聚青年力量,助力“…
·守护质量,我们一直在…
·发挥制度优势 汇聚…
·行业含“绿”量提升发…
·如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
·携手同心 逐梦前行
·美国“断供”,澳大利…
·美、波官员就“星链”…
·大发战争财!美国武器…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
·春来植树添新绿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
·持续形成引客入揭旅游…
·阅丹公路打造交旅融合…
·一场祈福沐慧之旅
·全力打造文旅招商引资…
·哈尔滨四季冰雪不言别
·文旅好口碑来自好体验
·如何让孩子更专注,实…
·发火前,先听听孩子的…
·玛丽的秘密
·成交额超1.5万亿元…
·私募加快调研步伐,科…
·公募调研热情不减,算…
·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深化教学交流 提升…
·游通天岩
·以心为灯,照亮物理教…
·《在更热烈的风里相遇…
·陈泰兴民居群:潮汕祥…
首页揭阳日报PDF版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20)
陈泰兴民居群:潮汕祥瑞文化艺术瑰宝

时间:2025/3/11

  清代中末期,榕城首富陈秋启家族的发家史,不仅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更是一部心怀家国、担当大义的爱国史,是潮汕地区广为流传的励志传奇,而他们家族留存下来的陈泰兴民居群,更是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集中体现了潮汕民居的独特风格与深厚文化底蕴,是揭阳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陈泰兴民居群始建于清代,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保存完好,分为老泰兴和新泰兴,泰兴河从新老泰兴间经过,新老泰兴一衣带水、东西相连。建筑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堪列揭阳老县城古民居群之最。老泰兴主要建筑物包括青窗大门楼、观察第、陈氏花园、颍川旧居、酉山书屋、陈氏祖祠、儒林第、爱日庐等,新泰兴与老泰兴隔溪相望,修建时间稍晚,又称为“星辉里”,于2019年被认定为第七批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5年初春,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陈泰兴民居群进行实地探访,领略其作为潮汕传统民居建筑典型代表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陈泰兴家族坚韧不拔、开拓进取又忠于家国的崇高精神。

  □记者 潘彬彬

  儒林第:见证陈泰兴百年荣光

陈泰兴民居群位置图。阿 龙 制图

儒林第。

爱日庐。

  儒林第是陈泰兴民居群中一座非常重要的宅第,据陈氏泰兴家族理事会会长陈克文介绍,儒林第之名是因陈泰兴创始人陈秋启(可回看本系列第214站)生前曾捐“候选州同,敕授儒林郎”而得。儒林第坐北朝南,南望泰兴河,主座为“四点金”潮汕民居建筑,左右有火巷和从厝,后面建有后荫厝,格局完整,各进建筑均采用实墙承檩结构,仅在正座明间前廊用木瓜凤髻斗构架,配以人物、众宝和吉祥花鸟等题材的精美木雕。

  儒林第主体建筑前面是阳埕及照壁,阳埕东面开龙门,是院落主要出入口,首进大门匾额书“儒林第”,背刻“五福图”雕饰,寓意五福临门,门楼肚有精致的开光石雕方肚,图案生动多样,包括飞禽走兽等。“石雕方肚的艺术价值非常高,早年间,为保护其免遭破坏,我们陈氏族人就用泥土将石雕方肚覆盖保护,直到近年才重新清理展示。”陈克文如是说。

  儒林第龙门凹肚门楼匾额上书“爱日庐”三个字,这“爱日”二字出自《法言》:“孝子爱日”,提醒子孙要珍惜与长辈相伴的时光,体现了陈秋启朴素的孝道理念,而纵观其传奇一生,他不仅将孝道融入生活,更将其升华为兼济天下的大爱,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青窗大门楼:陈泰兴家族始创地

老泰兴鸟瞰。本文配照除署名外均由 郑楚藩 摄

  青窗大门楼坐北向南,前临泰兴河,建于清代乾隆(1736~1795)末年,为陈泰兴家族始创地,也是陈秋启早年的居所,后世迭有增修,因其围墙上镶嵌的青花琉璃窗而得名。整座建筑通阔25.7米,进深34.7米,建筑面积891.79平方米,为二进带后包的民居建筑,整体通透紧凑,保存着清代的建筑特色,如今虽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但仍能从中看到陈泰兴家族发家的根脉。

  与青窗大门楼隔河相对的双峰寺后面,原来还有一座酉山书屋。据陈秋启曾孙陈世邈的《重葺酉山书屋记》载,陈秋启在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修建了酉山书屋,“为族中子弟读书处”,也就是陈泰兴家族的私塾,为陈氏一族培养了一大批英才。在《陈氏思成堂支谱》中也有详细记载:酉山书屋坐落东门内双峰寺后,坐北向南。前后两进,四厅相向,四凹房,又插房旁厅各一间,门楼西向又房一间,共六厅十房。厕所、浴室俱备。

  据陈克文介绍,1915年,陈氏后人曾对酉山书屋进行大规模修缮,“将厅事之颓败者,亟为整理,其余房屋,可因者因之,应新者新之,宜变通者变通之。”修缮后的酉山书屋计建有“礼堂、教室、操场、宿舍,以及应接、图书等室”,面貌焕然一新。揭阳名士蔡鹤汀、晚清名宦丁日昌都曾在酉山书屋当塾师,教导陈氏子弟。

  近年来,因双峰寺的扩建,酉山书屋这座百年家塾已拆除无存。

  观察第:梧州知府陈瑞芝住处

  观察第位于老泰兴西南角,约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49),是清代梧州知府陈瑞芝(陈秋启次子,可回看本系列第215站)的住处,“观察第”这个名字就是因陈瑞芝曾任过道员而得。

  观察第坐西向东,共有3座宅第,每座一厅二房,东边一条通巷贯通南北,南端大门正对泰兴河,为主要出入口;北门和百兰山馆只隔着一条狭长的滴水巷,也称“担钱巷”,据介绍,过去沿着这条巷子往东走,可通往“儒林第”。

  在观察第天井的角落里有一口硕大的“生水缸”,不仅是储水的器具,更是一种特殊的家族象征,寓意家族财源滚滚,同时,它也是潮汕地区嫁女的传统嫁妆之一,象征“水润家兴”,富有对新家庭美满富足的祝福。在梅云街道汤前村也保存有一口从陈家带去的“生水缸”,据陈克文介绍,那口“生水缸”是陈泰兴创始人陈秋启三女儿的陪嫁嫁妆,后汤前村当地陈姓后人正是通过这口生水缸及族谱,确认了自己与陈泰兴家族的血脉渊源,从而前来寻根认祖,一时传为美谈,在陈泰兴流传至今。

  陈氏祖祠:一祠阅尽陈家往事

陈氏祖祠。

  陈氏祖祠位于青窗大门楼边,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因陈氏在榕城“妈前陈”已建有一座大宗祠,所以便把这座新建的祠堂叫作“支祠”。由于盖建时,陈秋启年事已高,工程的大小事务均交由长子陈绳璋、孙子陈祚吉两父子操办,在《陈氏思成堂支谱》中记载:“达道坊之建支祠也,土木烦兴,垩人梓人,手墁执斤而来者,日以百计。”当时建祠工程之浩繁,可见一斑。在陈绳璋父子俩一番苦心擘画下,美轮美奂的祠堂终于落成,但陈绳璋却在建设过程中因操劳过度,心力交瘁,于道光十五年(1835)去世,年仅40岁。

  祠堂落成之后,陈秋启为祠堂取号为“思成堂”,意为“思为成人之道也”,并亲撰《思成堂碑记》,交代建祠始末,立在祠内,晓喻后人。这座祠堂坐北朝南,面阔15.5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418.5平方米,为二进一天井加后包建筑格局,左右有火巷和从厝,前有宽敞的阳埕。祠堂首进主体为三开间,左右插山房各一间。门额标有“陈氏祖祠”四个大字,背刻“肇基蕃榕”,彰显了陈氏深深扎根于揭阳的起始,两旁落款有陈秋启题名和建祠时间。

  祠堂大门前有两座青石打磨而成的石鼓,十分光滑,下部饰有“加冠进爵”“福禄双全”等吉祥图案,凹肚门楼进深三步架用垂筒屐凤髻叠斗,门厅进深五步架用楚花斗脚方筒载。后座总进深十四步架,前廊用凤髻叠斗,后库用斗脚方筒,有别于清中后期祠堂载路,正身三载五木瓜采用明式圆瓜载,各步架上层的弯板起拱饱满、板身厚实,具有明式单步月梁的特征。构架间花坯的木雕装饰,简洁古朴,在第二层梁架的花坯上面刻有“道光通宝”字样,除有通宝纳吉的寓意外,又巧妙地透露出建祠的年代,构思颇为独特。

  陈克文告诉记者,祠堂后面原来还有一座花园,清同治(1862~1874)末年,丁日昌拟在榕城兴建宅第,陈瑞芝、陈登榜父子因与丁日昌交谊甚深,其时因故将花园的一部分让给丁日昌盖建百兰山馆(可回看本系列第216站)。后陈氏家族破落,后人三餐难度,捕杀了丁府家养的狗充饥。丁氏得知后马上派家丁上门送急需以接济,感念陈氏的知遇之恩。2019年,百兰山馆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祖祠现为榕城区红旗小学校址,祠内天井被填平,天井上面加盖屋顶,变成学校的室内运动场地,但建筑遗存基本完整。2014年,陈氏祖祠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星辉里:缅怀先祖,凝聚族亲

新泰兴鸟瞰。

新泰兴延庆第。阿 龙 摄

  星辉里,在儒林第东边泰兴河东岸,俗称“新泰兴”,也叫“阿婆祠”,是陈泰兴民居群重要的组成部分,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是陈泰兴家族第三房子孙为纪念陈秋启侧室翁氏而兴建的宅第,是其三房子孙的聚居地。

  据陈克文介绍,“发财祖”陈秋启有一妻一侧室,正室为林氏,侧室为翁氏,翁氏号顺修,是潮阳县附郭南塘乡(今汕头市潮阳区小南塘)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终年71岁。翁氏因儿子陈绳春捐有官职,被敕封为“安人”。由于陈秋启正室林氏早逝,翁氏便协助打理家庭的日常事务,一生兢兢业业相夫教子、操持家事,受到族人的敬佩和儿孙的爱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翁氏去世,后代子孙为了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怀念,在1928年建成星辉里。

  星辉里主体建筑坐东向西,为潮汕传统“双背剑”格局,主座为“四点金”,左右有火巷和从厝,后面是后荫厝。主体建筑前面是空阔阳埕,阳埕四周都建有房屋,形成一个闭合空间,东北角开有八角状大门,有八卦图案,传说泰兴河在此分岔,往西北流入马山窖,往东南流入内外护城河,水煞较重,故以八卦化解。大门上书“星辉里”三字,主座大门门额榜有“延庆第”三个大字,寄托着家族福泽绵延、世代兴盛的美好愿望,背后刻有“钱塘阃范”,“钱塘”为翁姓郡望,“阃(kǔn,揭阳话kung2(菌),本指门槛,后引申为妇女居住的内室,借指妇女)范”指妇女道德规范,代表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等传统女性美德,表达了后人对翁氏行止品德的推崇敬仰。该匾上款题“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仲春月吉立”,下款题“翁氏顺修祖婆自捐己厅”,既明确该建筑完工时间,又申明该建筑是按翁氏生前意愿而建。主厅悬挂有一方金漆匾额,榜有“聚德堂”3个大字,寄托着陈氏一族希望家族贤德之人辈出的美好愿望。

  星辉里门楼为石结构,四周壁肚装饰有花鸟图案,大门前两座石鼓为青石打磨而成,下部饰以精美的石雕吉祥图案。祠堂梁架木雕十分精美,且保存完好,还存有部分彩绘、贝灰塑等传统装饰。因此,星辉里是清末民初潮汕地区建筑形制和装饰技艺的实物标本,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9年,星辉里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祥瑞文化:传递潮汕传统文化核心价值

星辉里五福门。

  作为榕城区的重要文化地标,陈泰兴民居群不仅见证着陈泰兴家族的兴衰荣辱,更承载着潮汕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其建筑艺术中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祥瑞文化,以吉祥、福运、平安为核心,通过象征性的图腾,表达了陈氏家族对忠孝、勤俭、仁爱等传统美德的坚守,以及对家族兴旺、社会和谐的美好祈愿。

  “星辉里的大门有个非常突出的‘五福临门太极图’,这是整个陈氏家族祥瑞文化的核心符号之一。”陈克文介绍,大门上绘有“太极图”与5只蝙蝠,寓意阴阳和谐、五福临门,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是福气的象征,而太极图则象征着生生不息。太极图四周的雕饰由5只蝙蝠各叼着拂尘、佛手、石榴以及林檎组成,拂尘寓意扫除烦恼,石榴象征多子多孙,佛手象征福寿绵长,林檎则代表吉祥如意和平安健康。在进入星辉里的通道中还有一个“五福门”——在圆形门的顶部有5只蝙蝠组成的特别装饰,中间的蝙蝠口中衔着灵芝,同样有着吉祥如意、繁荣昌盛之寓意。

  陈克文说,陈泰兴祥瑞文化贯穿于整个民居群,除了“五福图”,在儒林第院落正对的照壁上刻有两只小麒麟图案,在陈氏祖祠前的照壁则是更加美轮美奂的大麒麟,早年用铜钱作为麒麟身上的鳞片,镂空处可以放置小蜡烛,点燃蜡烛,麒麟栩栩如生,每年的正月在盛开的烟花映衬下,更加活灵活现。“麒麟寓意祥瑞,代表家族兴旺与文化传承,寄托着族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从麒麟照壁到五福图雕饰,从家训对联“居安思危在约思纯便是陈氏佳子弟,但求成己不能成物决非当世大英雄”,到“爱日庐”匾额,陈泰兴民居群的每一处细节都融入吉祥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讲述着陈泰兴家族的奋斗故事,传递着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其独特的祥瑞文化通过建筑的形式得以传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激励着陈氏后人守护传统、开拓进取,同时深入挖掘家族历史与文化内涵,将其转化为推动家族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让陈泰兴家族心怀家国、兼济天下的精神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首页 | 报社简介 | 揭阳日报通讯 | 网上投稿 | 新闻记者查验 | 教育周刊

粤公网安备 44520202000203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CN44-0033 备案号:粤ICP备09091489号   揭阳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