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蕾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此阶段占据核心地位。传统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依靠教师讲授、校园活动等方式,在信息传播速度和教育个性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为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人工智能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应用现状
目前,部分小学已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德育教育。例如,一些学校利用智能教育平台开展线上德育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等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德育知识。另外,智能考勤系统、行为分析系统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日常行为提供数据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引导。
(二)存在问题
虽然部分学校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仅停留在利用智能设备展示德育内容,未能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的深层价值。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供个性化教育
人工智能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日常行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能够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
(二)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动画制作等,可以将抽象的德育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比如,在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班会中,我利用 VR 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革命战争年代,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这次班会,因借助 VR 技术,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拓展教育资源和时空人工智能连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智能设备获取海量的德育素材,还能在课后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与交流,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和交流渠道。
三、人工智能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德育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收集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创设智能化教学情境,利用 VR、AR 等人工智能技术,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教学情境。比如,在一次环保教育主题班会中,我通过 AR 技术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让学生直观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二)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智能教育工具的使用、数据分析方法等;同时,要多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师将人工智能与德育教学融合的实践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推荐适合学生的智能德育学习 APP,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搭建的互动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活动。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实时共享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和日常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德育表现,家长也能将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及时告知教师,双方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
总之,人工智能为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势,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小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