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曙光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姚明建议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引发网友关注。姚明表示,希望能发起一项倡议,家长和学校都要参与其中——在每个学期选定一天,24小时内所有人都不使用手机。在这一天,让孩子们去体验真实世界。
如今,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们沉迷电子产品而烦恼,恨不得把家里的iPad、手机都收起来,可是,对小朋友来说,身教胜于言传,如果父母都是低头族,又怎么可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呢?
殊不知,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弊端多,当孩子玩手机时,手机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还有,12岁之前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会对孩子以后的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期间,如果任由孩子整日与手机里的游戏为伴,孩子就会错过这一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面前,你却低头看手机”,这样的调侃,见证了“手机成瘾”的现实尴尬。如今,不少家长总说子女不好管教、青春期的孩子难搞定,可是,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成长期,家长都没有时间跟孩子讲讲故事,聊聊校园的趣闻,听他们说说生活中的困惑,缺乏沟通,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动不动就用手机打发孩子,又怎么可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对症下药呢?
再说,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过多过早地让孩子玩手机,不仅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而且长时间与大人缺少交流,无形之中也会疏远亲子间的感情,而一旦孩子玩手机玩上了瘾,那就更麻烦了。
笔者以为,此次姚明在两会上提出的“息屏24小时”建议的确有其意义,“息屏24小时”家长更要带个好头。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家长,首先自己需要带个好头,应该耐心教育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利弊以及危害性,跟孩子多交流,讲道理,尽量减少孩子日常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频率,或者规定孩子看书或写完作业后,限制一定的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另外,平时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多陪陪孩子,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可以让孩子从沉迷电子产品中走出来,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