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汽氤氲之中,清蒸鲈鱼那极致的鲜美缓缓释放。它作为百姓钟爱的鲈鱼烹饪方式,以质朴纯粹的手法,勾勒出鱼肉鲜嫩的本味。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清蒸鲈鱼摒弃繁杂调味,回归食物本真,为食客带来清新纯粹的味觉体验。





□记者 陈洁丹
通讯员 许栋南 文/摄
传统美味 寓意美好
鲈鱼,自古以来便是备受赞誉的上佳食材,频繁现身于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唐代诗人对鲈鱼的赞美之情在多首诗中都有体现,例如李贺在《江南弄》中写道:“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这句诗描绘了鲈鱼与美酒的场景,表达诗人对鲈鱼的喜爱之情。《宋史·苏轼传》也提及鲈鱼常被用作宫廷贡品,足以见得它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鲈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淡水鲈鱼和海鲈鱼。淡水鲈鱼生活在江河湖泊,海鲈鱼则活跃于海洋,二者在口感与营养价值上略有差异。淡水鲈鱼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人体健康;海鲈鱼肉质相对粗犷,口感较硬,但营养成分与淡水鲈鱼相近,同样具有高营养价值。
清蒸这一烹饪方式起源于中国古代,利用蒸汽烹熟食物,既保留食材营养,又凸显本味。清蒸鲈鱼的做法在《随园食单》中就有记载,其“去杂存鲜”的制作理念,让它成为清蒸菜品的典范。而且,鲈鱼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丰收与富足,清蒸鲈鱼常作为节庆佳肴,寓意“年年有余”,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富足、团圆美满的期盼。
腌制鲈鱼 蒸锅清蒸
擅长制作美食的郑姐分享道:“很多人在家做清蒸鲈鱼,不是鱼有腥味,就是鱼肉蒸老,口感不佳。其实做好这道菜并不难,不仅能让鱼肉鲜嫩可口,造型还美观。”
制作清蒸鲈鱼,需要准备鲈鱼1条、大葱1段、生姜1块、蒸鱼豉油适量、料酒适量、盐少许、香油适量等食材。首先,刮去鱼鳞、去除鱼鳃,沿鱼腹剖开取出内脏,洗净沥干。接着,在鱼身两面划几刀,这样既能让蒸汽均匀穿透,使每一丝鱼肉都入味,又能保留鱼肉肌理,防止松散变形。随后,将处理好的鲈鱼放入盘中,撒少许盐、倒适量料酒,放上姜丝,腌制10分钟。其次,蒸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放入腌制好的鲈鱼,盖上锅盖,大火蒸12分钟(时间太短,鱼肉不熟;时间太长,鱼肉变老发柴)。蒸好后取出蒸盘,倒掉盘中多余的水,减少鱼的腥味。最后,重新摆盘,放上葱丝、蒜末,淋上蒸鱼豉油,浇上热油激发出香味,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清蒸鲈鱼就完成了。
挑选清蒸鲈鱼时也有讲究。要选择新鲜健康的鲈鱼,新鲜的鲈鱼眼球饱满、鳞片完整、身体有弹性。购买时注意大小,1至2斤的鲈鱼肉质最为鲜嫩。还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淡水鲈鱼或海鲈鱼。
鲜美清甜 口感细腻
刚出炉的清蒸鲈鱼,鱼香裹挟着蒸汽扑面而来。鱼肉洁白如玉,纹理清晰,鱼汁清亮。夹一筷子鱼肉放入口中,嫩滑无比,轻轻一抿,原汁原味的鲜甜瞬间在口腔中散开。葱、姜、豉油的香气层层递进,去腥提鲜,却丝毫没有掩盖鱼肉的本味。
鲈鱼营养丰富,在淡水鱼中,其DHA含量名列前茅,有补脑的功效。适量食用鲈鱼,不仅能补充优质蛋白,还能健脾养胃、增强免疫力。无论是阖家聚餐,还是老友小酌,清蒸鲈鱼都常常出现。家宴上,它是老人孩子都喜爱的营养佳肴,凝聚着亲情;宴请宾朋时,这道菜看似简约,却体现了对食材原味的尊重和对厨艺火候的精准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