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甘泉
潮汕地区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即是说来到惠来游玩的人必定要来神泉镇观光,而一旦来到神泉镇观光必定会去游赏著名的奇景“海角甘泉”。

美丽传说
环水小岛发现淡水泉眼,泉水甘洌,取之不竭,且饮后能去暑祛邪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东南角海边,是神泉镇一处闻名遐迩的地标性建筑。一泓清泉养一方人,海角甘泉奇景背后,有一段美丽的传奇故事,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
据说,在宋代时期,神泉还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当时居住在神泉小岛上的居民因缺乏淡水,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后来有人在这小岛的海滩边发现了一个淡水泉眼,泉水甘洌,取之不竭,且饮后能去暑祛邪,让人惊奇。自此,小岛居民摆脱了缺乏淡水的困境。到明朝时期,人们为保护好这个生命之源的泉眼,把它砌成了泉井。就这样,这个泉井抚育滋养着向海而生的人们。据《潮州府志》载:“此泉发源于文昌山下,隆冬不竭而味甘,堡内咸资汲焉。”
明洪武年间,神泉神童苏福为这一泉井题写了一则“独脚联”——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因该联平仄奇特,似叙事又隐人情,一时难对,成为千古奇联,名扬天下,“神泉”也随之声名鹊起。
人文胜景
清乾隆十七年,惠来知县王玮在泉井东侧主持建造甘泉亭,并树碑撰文
清嘉庆年间,因有贤哲歌咏该神泉曰:“天崖有奇景,海角出甘泉”,井名自此被定为“海角甘泉”。现泉井从上至下共有22级石阶(清代时为18级),泉井最下层有一条石横架水面,人们可蹲于其上舀水。
清乾隆十七年(1752),惠来知县王玮在泉井东侧主持建造甘泉亭,并树碑撰文。甘泉亭为八根石柱小亭,亭内立一碑,碑高190厘米,宽90厘米,碑文书曰:“盖乾坤钟毓之气,风雨之所和会,天人合一,理合然也。县南十余里神泉城,大海在其南,咸潮郁蒸,井水尽苦。城东有泉,味独甘冽,虽深广不数尺,饮者千余家,随其所至先后,序次以汲,无所于竞,亦无不各厌其欲焉。”记载了海角甘泉泉水甘醇清甜,惠泽一方百姓的美好故事。
一口“海角甘泉”历经600多年依然流淌,无声地诉说着渔乡的“神泉”故事,守护着历代靠水吃水的惠来县神泉镇先辈们,哺育着钟灵毓秀的神泉大地,传递出神泉曾经清雅灵动、秀丽丰盈的城镇名片,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胜景。
2019年5月1日,海角甘泉被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潘彬彬
摄影:林碧鸿 杨小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