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星星 见习记者 李思敏 通讯员 李福明)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榕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在榕城区中山、渔湖、榕东、凤美、东兴5个街道的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步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扎根基层。
活动中,各实践站结合地域特色精准选题,形成差异化宣讲矩阵。在东兴街道玉浦村的暑期示范宣讲活动现场,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思敏聚焦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立足当地实际,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析文化赋能的核心路径及在地化创新策略,提出文化赋能既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路径,建议玉浦村以黄氏家庙等文化根脉为基础,通过情感共鸣、文化创新、传播优化和风险规避,推动玉浦文化“走进来”“带出去”。随后,广东省“最美志愿者”李勇分享了文明实践中的红色传承故事,呼吁更多人参与社会公益;玉浦村宣讲员林思婷则介绍了该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经验。
其他实践站的宣讲主题各有侧重:中山街道东门社区聚焦揭阳古城保育活化,探讨数字技术在古城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及活化利用中的深度融合;凤美街道塘埔村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富”“和”三个维度展示村容村貌整治实效,解析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路径;渔湖街道长美村则依托古村落资源,探索文旅新业态培育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榕东街道钟厝洋村将法治元素融入宣讲,让法治精神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生活准则,凝聚共建平安揭阳的共识。
本次活动由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榕城区委宣传部、揭阳东湖书院(岭南书院)、榕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主办,东门社区、塘埔村、长美村、钟厝洋村、玉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承办。活动通过高校理论资源与基层实践的精准对接,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古城保护、乡村振兴、文旅新业态培育和“百千万工程”建设等具体场景中“活”起来,不仅为榕城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思路,更推动共建共享的文明实践格局落地见效。 |